前一秒還在車上談笑風生
下一秒就面色發青、冷汗直流
對不少暈車人來說
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渡劫

那麼
暈車人如何自救
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內耳的半規管以及橢圓囊和球囊是人體內用以保持平衡的「陀螺儀」,當內耳的功能半規管和外界車廂晃動頻率之間產生不協調時,就會暈車。
強烈的平衡刺激,比如急剎車、過山車、海盜船的劇烈旋轉時,即使在平衡系統處於安全正常的狀態下,也會讓人感到頭暈、上腹部不舒服、噁心、出冷汗,甚至嘔吐。
暈車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體做出的防禦反應。但是,由於有些人前庭功能減退,耐受力差,輕微的平衡刺激就會產生強烈的生理反應,比如坐電梯、坐汽車、乘飛機、坐輪船等,都會產生不適。而更嚴重者,可能一個起床轉身都會誘發眩暈發作。
為什麼還沒有上車就開始暈了?
為什麼開車不暈坐車暈?
為什麼在車上看手機暈得更快了?
……
關於暈車的為什麼
這裡有答案

之前有過非常糟糕的坐車、乘船體驗會讓人形成條件反射,車廂的位置、某個路段、特定的司機、車廂的氣味等,都會讓他回憶起之前的不良事件,產生一個心理上的眩暈感覺,和本身生理上的眩暈疊加。
開車過程中,由於手的本體感覺在車體上,視覺在路面上,有參照物的存在,擁有準確的感官信息,實際的感受和對運動的期望是相符合的,就不會產生眩暈。
在車上看手機,手機晃動的屏幕會刺激視覺平衡器,運動的車廂會刺激前庭感受器,兩個不同的刺激源作用於兩個不同的平衡感受器官,暈的感覺會更明顯。
大部分的人內耳功能都在經歷一個訓練的過程,像平衡功能非常棒的飛行員、宇航員都經歷過大量的訓練。有的人小時候暈車非常嚴重,隨着生活中不斷重複着各種「旋轉」、「翻滾」,實際上經歷了前庭功能的康復和代償,所以長大後暈車的癥狀變輕了。
那麼
怎樣才能克服暈車
愉快出行呢

暈車藥大部分含有鎮靜安神成分,可以讓人整體的平衡功能得到一個抑制,對外界刺激不那麼敏感,從而防止暈車。
過飽、過飢、過勞、睡眠不足、頭頸部劇烈的位置變動、空氣密閉都是一些暈車常見的誘因,應該盡量避免。
平時應加強鍛煉,可以選擇八段錦、太極、瑜伽等運動,結合中醫穴位按摩、針灸等,增強體質。尤其在抗頭暈上要下功夫,如多做轉頭、原地旋轉、翻滾等運動,通過這些運動訓練使暈車癥狀得到緩解。
經過生活方式的改變、藥物輔助治療和專業的手法複位
大多數人的暈車都能得到較大改善
但是
仍有少部分重度患者最終需要手術

暈車只是眩暈類病人中較輕、較少的一類人群,如果原來可能是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才會誘發的「暈」突然發生,或「暈」的表現變得不同,如伴有眼睛看東西重影、嚴重的噁心嘔吐、視野缺損、頭痛、肢體無力的情況,一定要重視,要及時到神經內科進行就診,排除是否是惡性眩暈,比如小腦梗死、腦幹出血等,避免不良結局。
暈車不是矯情
是平衡系統「鬧脾氣」
日常轉轉頭、多練平衡力
車廂里少盯手機多望窗外
暈車自然不找茬

雲南網聯合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特別推出
統籌:浦美玲
策劃:吳珺 彭錫
編輯:崔慶波
設計:奎佳良 李亭亭
*部分圖片由ai協助生成

進入專欄學習更多健康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