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的走廊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燈光慘白而刺眼。診室里,醫生坐在辦公桌前,眉頭緊鎖,手中拿着一沓病歷,眼神滿是凝重。對面,75 歲的劉大爺半靠在椅子上,雙手隨意地搭在扶手上,看似鎮定,實則內心忐忑。
「劉大爺,您的檢查結果出來了,情況不太樂觀……」 醫生的聲音微微發沉,帶着一絲無奈。劉大爺聽到這話,眼皮微微一抬,眼中閃過一絲緊張,不過轉瞬即逝。他沒等醫生把話說完,伸手就從醫生手中拿過病歷單,目光急切地掃過上面的文字,當看到 「肝癌晚期」 這幾個字時,他的手頓了一下,隨後緩緩放下病歷,像是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只是心中那最後一絲僥倖破滅了。
他下意識地摸了摸上衣口袋,那裡裝着他最愛的香煙,煙盒的輪廓透過布料若隱若現。醫生看到這個動作,趕忙接著說道:「劉大爺,您這個情況,得儘快住院治療。現在有手術、化療等方案,雖說已經是晚期,但咱們努力一下,控制病情、延長生命還是有希望的。」 醫生一邊說著,一邊注視着劉大爺,眼中滿是期許,希望他能積極配合治療。
劉大爺卻緩緩站起身來,身形有些佝僂,他輕輕拍了拍醫生的肩膀,臉上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醫生,謝謝你,這事兒就到這兒吧。生死有命,我就想回去好好過日子。」 說完,他轉身,步伐略顯沉重地走出了診室。
回到家,一切依舊如往常。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屋內,劉大爺像往常一樣,坐在窗邊的舊藤椅上,從煙盒裡抽出一支煙,慢悠悠地點燃。煙霧裊裊升騰,他深吸一口,吐出的煙霧模糊了他滄桑的面容。下午,他約上幾個老友,來到熟悉的小酒館。酒館裏瀰漫著酒香和喧鬧聲,劉大爺和老友們圍坐在一張桌子旁,面前放着幾杯酒。他端起酒杯,和老友們碰了碰,仰頭一飲而盡,臉上洋溢着輕鬆的笑容,彷彿疾病從未降臨。
兒子劉強看着父親的樣子,心急如焚。他坐到父親身邊,勸說道:「爸,醫生都說了,您這病不能再抽煙喝酒了,再這樣下去,病情惡化得更快。」 劉強的聲音帶着一絲焦急,眼中滿是擔憂。劉大爺聽了,哈哈一笑,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兒啊,人活七十古來稀,我都多活了五年了,剩下的日子,得讓自己過得舒坦,這才重要。」 劉強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些什麼,可看到父親堅定的眼神,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家人對劉大爺的選擇充滿了疑惑。他們不明白,為什麼父親在得知自己患了肝癌晚期後,不但不積極治療,反而繼續抽煙喝酒,彷彿在加速病情的惡化。這看似是一種 「自暴自棄」 的行為,背後到底有着怎樣的考量?
其實,劉大爺的選擇並非一時衝動,也不是簡單的逃避。肝癌,本就是一種極為兇險的惡性腫瘤,到了晚期,治療難度更是大大增加。很多患者在接受手術、放療、化療等一系列治療後,身體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可最終還是沒能戰勝病魔。這些治療手段,雖然可能會延長一點生命,但也會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劉大爺或許早就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他不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被各種治療儀器和藥物包圍,忍受着痛苦,失去生活的樂趣。所以,他選擇了 「順其自然」,用自己的方式,珍惜剩下的每一天。
從醫學的角度來看,肝癌晚期的治療確實面臨諸多難題。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一旦癌細胞擴散到晚期,肝功能衰竭的風險急劇上升。早期肝癌,手術切除或許是有效的治療手段,但到了晚期,癌細胞往往已經擴散到肝臟的各個部位,手術的可行性和效果大打折扣。化療和放療,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癥狀,殺死部分癌細胞,但它們帶來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脫髮、免疫力下降等,讓患者苦不堪言。對於劉大爺來說,他在心裏權衡了利弊,比起在痛苦中延續生命,他更願意在相對舒適的狀態下,和老友們相聚,享受生活的點滴。他的這個選擇,看似難以理解,實際上是他對自己生命的一種掌控,他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度過最後的時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肝癌晚期患者都要像劉大爺這樣選擇。近年來,醫學界在肝癌治療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出現,為晚期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新型療法能夠精準地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生命,而且相比傳統化療,副作用相對較小。所以,對於一些身體條件較好、對治療耐受性強的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選擇也會因人而異。劉大爺的故事,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怎樣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是為了多活一些時日,忍受痛苦接受漫長的治療,還是在有限的時間裏,按照自己的意願,追求想要的生活方式?這並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
劉大爺的兒子劉強,面對父親的選擇,內心經歷了一番掙扎。一開始,他無法理解父親為什麼要放棄治療,覺得父親是在放棄自己的生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明白,父親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有着對生活的豁達和對生命的尊重。劉強意識到,真正的孝順,不是強迫父親接受自己認為對的治療方案,而是尊重父親對自己生命的安排。
在這個故事裏,劉大爺用自己的選擇,向我們展示了他對生死的態度。肝癌晚期的診斷,無疑是殘酷的,但在這殘酷之中,劉大爺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追求最後的自由和快樂。生死,有時候不僅僅是醫學問題,更是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就像劉大爺說的:「生死由命,剩下的日子,我得好好過。」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並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