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春天的來臨,人們的愛美之心開始了,望着柜子里的花裙子、花襯衫,早已開始蠢蠢欲動,但中醫有句話叫「春捂秋凍」,要想一年身體好,記住:棉衣千萬別脫早。



什麼是「春捂」?
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別急着把冬天的棉衣棉褲脫了,仍需捂一捂。
為什麼要「春捂」?
春天的氣溫變化大,尤其是早春,還有「倒春寒」現象,而我們的身體隨着春天來臨後,腠理開始疏泄,中醫稱為「發陳」。此時我們的汗毛孔已經張開,氣血腠理就打開了,流通了,這時候如果風邪入體,很容易導致得病。尤其是老年體弱的人。
需「春捂」哪些部位?
春季應注意保護頸部、腹部、雙腳等部位,這些部位受涼容易引起各種健康問題,比如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痛經等疾病發生。
「春捂」持續時間?
一般情況下,立春後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捂着的衣衫,隨着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升後,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怎樣判斷「捂」?
1.看溫度。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
2.憑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着脫衣;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着涼。

綜上所述,「春捂」是一種順應自然規律、保護健康的養生方法。通過適當的保暖措施,可以幫助身體更好地適應春季的氣候變化,預防疾病的發生。
編輯:頡廉傑
資料: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佈平台,如您認為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