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時光悄然流轉,皺紋躡足爬上臉龐,歲月也漸漸將頭髮染成銀白。
人到晚年,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走下坡路,彷彿一台用了幾十年的老機器,零件開始生鏽,偶爾還會發出些「咯吱咯吱」的聲音。
但老,並不意味着就要和健康說再見。只要保養得當,到了八九十歲依然可以精神矍鑠、步履穩健,甚至還能「插科打諢」、健步如飛。
長壽不是拼爹,也不是拼錢,而是拼科學的生活方式。
說白了,人老之後,養生最重要的就是穩住身體的「根基」,別讓歲月的風吹得太猛,把健康的大廈「掀翻」了。
1. 管住嘴,吃得對,胃腸舒坦,身體安穩
民以食為天,到了晚年,吃得好不好,直接決定身體是否「底氣十足」。但吃得好可不是大魚大肉、滿桌油膩,而是吃得科學、吃得均衡。
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日漸衰弱,胃酸分泌量遞減,腸道蠕動也趨於遲緩,消化吸收能力自然比不上年輕時。
這意味着,吃飯時如果還像年輕人一樣胡吃海塞,可能吃進去的食物不是在養生,而是在「添堵」。
第一,控制總熱量,保持七分飽。暴飲暴食,於腸胃而言,無疑是沉重的負擔。而且,這極易致使血糖、血脂升高,更有甚者,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適量飲食,吃到七分飽,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飲食原則。
第二,保證蛋白質攝入。蛋白質是維持肌肉、免疫力和身體修復的重要物質。
老年人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宜為1 - 1.2克/公斤體重,可藉由雞蛋、牛奶、魚肉、豆腐之類的食物予以補充。
第三,減少高糖、高鹽、高脂肪食物。甜品、腌制食品、油炸食品,這些都是老年人餐桌上的「隱形炸彈」,容易引發「三高」和肥胖,增加身體負擔。
第四,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這有助於腸道健康的維持、便秘的預防,並且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第五,多喝水。老年人的口渴感減弱,很多時候身體已經缺水了,但自己卻感覺不到。
每天保證1500-2000毫升的水分攝入,可以幫助稀釋血液,降低血栓風險,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一項研究表明,保持規律飲食、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入的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風險降低約30%,而平均壽命也比暴飲暴食的人長5-8年。
所以,老年人吃飯,講究的不是「吃飽」,而是「吃對」。
2. 動起來,活絡筋骨,身體不僵硬,心情更舒暢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身體也是一樣,越是經常活動,關節越靈活,血液循環越順暢,身體的各個零部件也越不容易「生鏽」。
但老年人鍛煉,不能像年輕人那樣揮汗如雨、挑戰極限,而是要講究輕緩、適度、持之以恆。
第一,散步。散步是最簡單、最安全的有氧運動之一。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的散步,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減少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概率。
第二,太極拳。這是一種溫和的全身性鍛煉,動作緩慢、柔和,既能鍛煉身體的平衡性,又能增強關節的靈活性,預防跌倒和骨折。
第三,游泳。游泳是一項對關節友好的運動,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的壓力,減少損傷的風險,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關節炎患者的理想運動方式。
第四,適度力量訓練。適當進行力量訓練,比如使用小啞鈴或者彈力帶,可以幫助維持肌肉量,預防肌少症,減少跌倒風險。
第五,伸展拉伸運動。每日早晚進行簡易的伸展運動,能夠有效舒緩肌肉,減輕關節的僵硬之感,優化血液循環。
一項長達20年的健康研究發現,每周進行3-4次中等強度運動的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鬆的風險顯著降低,平均壽命延長4-6年。
所以,動起來,不僅僅是為了健身,更是為了讓身體的每一個零件都能繼續「運轉順暢」。
3. 心情穩,別生氣,活得通透,人生更舒坦
老年人養生,不僅要養身體,還要養心。心情好不好,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生氣的時候,血壓升高,心跳加速,血管收縮,心臟的負擔增加,甚至可能誘發心梗、腦出血等嚴重疾病。
第一,保持良好的心態。很多事情,不是看不開,而是想不通。把握當下,減少不必要的煩惱,是老年人最好的心理保養品。
第二,培養興趣愛好。養花、下棋、書法、繪畫,這些看似簡單的興趣愛好,其實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可以讓生活充實、心情愉悅。
第三,多與人交流。人是群體性動物,老年人不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而是要多和朋友、鄰居聊天,保持社交聯繫,避免孤獨感。
第四,保證充足睡眠。睡眠是身體進行修復與排毒的關鍵時段。良好的睡眠質量,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減少焦慮和抑鬱。
第五,笑一笑,十年少。笑容是最好的保養品,笑一笑可以刺激內啡肽分泌,緩解壓力,增強免疫力。
一項心理健康調查顯示,長期保持良好心態的老年人,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降低60%,壽命平均延長3-5年。
長壽和健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場與時間為伴的馬拉松。
每一位老年人,都值得在科學養生的路上,邁出堅實的每一步。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玫瑰]
參考資料
[1]程芳.健康養生新風向[J].經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