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餐桌上,一杯熱茶配上煎餅果子,普通人的一天就這麼開始了。
但在忙碌的生活里,很多人忽視了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比如一陣陣乏力、隱隱作痛的感覺,總會被解釋成「太累了」「沒睡好」。
但有時候,這些看似無害的小毛病,可能正在暗示一個大問題,尤其是與肝臟健康相關時,後果就沒那麼簡單了。
肝癌,一種聽起來離日常生活很遠的病,卻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稀有」。
數據顯示,中國的肝癌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位居前列,每年新增病例超過40萬。
而且,肝癌的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等到身體明顯出問題時,病情通常已經進入中晚期。就像一顆埋在身體里的「定時炸彈」,不響則已,一旦炸響後果嚴重。
更令人頭疼的是,肝臟本為「沉默」器官,遭受傷害時,通常不會即刻發出顯著的求救信號。
很多時候,肝癌的早期徵兆和普通的小毛病容易混淆,導致錯失了最佳的干預時機。而以下五個癥狀頻繁出現時,可能就是肝癌的預警信號,值得多加留意。
如果每天早晨醒來都覺得渾身無力,即使休息了一整夜,也沒有恢復精力,這種持久的疲倦可能和肝臟問題有關。
肝臟乃身體代謝與排毒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受損時,體內毒素會堆積,能量代謝紊亂,進而導致持續性疲勞感。
這種乏力和普通的勞累不一樣,它不會因為睡一覺、歇一歇就消失。研究表明,超過50%的肝癌患者在早期會感到異常疲倦。
這種疲憊感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可能伴隨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如果長時間無法緩解,最好去醫院查一查。
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但肝臟周圍的包膜有。腫瘤漸增之際,便會對肝包膜形成壓迫,致使右上腹部出現隱痛或者脹痛之感。
這種疼痛常常是間歇性的,疼痛程度不劇烈,但有一種「揪着」的感覺。
很多人可能把這種腹痛誤認為是胃痛或消化不良,但吃藥、休息都無濟於事。數據表明,大約40%的肝癌患者在早期會出現右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適感。
如果伴隨着食慾下降和消化不良,這種癥狀的警惕性就需要大大提高了。
當身體的食慾明顯下降,甚至對以前喜歡的食物提不起興趣時,也可能是肝臟健康出了問題。
肝臟的功能紊亂會影響消化系統,導致胃腸道功能下降,從而引發食慾減退。而肝臟腫瘤還會通過釋放炎症因子,進一步影響代謝過程。
更明顯的是體重的快速下降。大多數人可能覺得瘦了是「好事」,但如果體重短時間內無故減少了5公斤以上,就要小心了。
這種快速消瘦可能和肝癌的惡病質有關,即腫瘤大量消耗體內的能量,導致身體快速「瘦脫相」。
黃疸是肝臟問題最直觀的信號之一。
肝臟負責代謝膽紅素,當肝功能受損時,膽紅素無法正常代謝,就會在血液中積累,最終通過皮膚和眼白表現出來。皮膚髮黃,眼白也染上了一層「黃濾鏡」,這是典型的肝功能異常癥狀。
研究表明,早期肝癌患者中,約有20%的人會出現輕微黃疸。雖然並非每個黃疸患者都是肝癌,但這個癥狀一定不能忽視。如果黃疸伴隨尿液顏色變深和大便顏色變淺,問題可能已經不小了。
肝臟參與了血液凝固因子的合成。當肝功能受到損害時,血液凝固功能可能會減弱,導致容易出現出血或瘀斑。
比如刷牙時牙齦出血特別明顯,或者皮膚上經常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淤青,壓根不記得哪裡撞到過。
更嚴重的情況是鼻血頻繁,甚至消化道出血。數據統計顯示,約有15%的肝癌患者在早期會有凝血功能障礙的表現。
雖然這個比例不算高,但出血癥狀一旦出現,往往提示問題已經進入危險階段。
肝癌的「幕後黑手」有很多,包括病毒性肝炎、長期酗酒、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肥胖等。其中,慢性乙肝和丙肝是肝癌的主要誘因。數據顯示,在中國的肝癌患者中,超過80%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此外,長期攝入霉變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也是一大危險因素。黃曲霉毒素為一種強致癌物質,其主要隱匿於發霉的穀物與堅果之內。
科學研究表明,長期攝入黃曲霉毒素會極大地提升患肝癌的風險。那些過量飲酒之人,酒精會直接損害肝細胞,最終致使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戰士」,即使受損到了一定程度,也不會立刻表現出明顯癥狀。所以,定期體檢非常重要。
對於有乙肝或丙肝病史者而言,最佳做法是每6個月進行一次肝臟超聲與甲胎蛋白(AFP)檢測,如此方能及時察覺早期病變。
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掉過量飲酒,避免攝入霉變食物,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比如新鮮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肝臟。
科學研究還表明,適當的運動能夠幫助改善肝臟的代謝功能,降低脂肪肝和肝癌的風險。
肝癌的早期癥狀常常不明顯,許多患者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值得探究的是,能否憑藉更為先進的篩查技術,大幅提升早期發現率呢?
比如,基因檢測已經被證明可以揭示個體患肝癌的遺傳風險,而更靈敏的血液標誌物檢測,如多種蛋白或DNA甲基化變化,也可能成為未來的重要方向。
這些工具如果能夠進一步優化,或許能夠提前幾年預測肝臟的潛在病變。另外,對於慢性乙肝、丙肝患者等高危人群,是否可以研發一種便攜且經濟的長期監測設備,類似家用血糖儀,實時跟蹤肝功能和標誌物的變化?
這樣一來,肝癌的防治或許可以真正融入日常生活,成為一種便捷而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這不僅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也能為醫療系統節約大量資源。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資料參考
[1]羅姝敏,安迪.肝癌來時靜悄悄?早期信號要警惕[J].家庭醫藥.就醫選葯,2024,(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