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2024年12月09日13:53:07 健康 1178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分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屬於「藝術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周末的早晨,許國梁從溫暖的被窩裡掙扎着爬起來。他是個小學數學老師,平時工作忙碌,難得有點自己的時間。

這一天,他滿心期待,因為早已和幾個朋友約好去茶樓喝早茶,聊聊近況。然而,這個計劃還沒來得及展開,許國梁就捂着肚子衝進了廁所。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拉肚子對於許國梁來說並不陌生,可這一次似乎來勢洶洶。他光顧廁所的頻率比平時改數學作業還高,不到一個小時,已經是第四趟了。

眼看情況不妙,他趕忙讓家人送他去醫院。到了急診,醫生簡單問診後就說要輸液。一聽到醫生說可能涉及慢性胃腸問題時,他開始有點慌了。

其實,許國梁早就對自己的飲食有所警覺。他最近迷上了養生,說什麼「吃冬瓜清熱祛濕,吃蘿蔔健胃消食」。

於是,他幾乎每頓飯都離不開這兩樣,煲湯、涼拌,甚至生吃都嘗試過。結果呢?養生沒養成,反倒進了醫院。

檢查結果一出來,醫生看着許國梁的報告單搖了搖頭告訴他:這是典型的消化功能紊亂,長期食用過量的冬瓜和蘿蔔導致的胃寒體質加重。他的腸胃已經不堪重負了。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這話讓許國梁不解,冬瓜和蘿蔔不是健康食品嗎?醫生接着解釋:確實健康,但任何食物過量,都會適得其反。

冬瓜被認為是清熱利尿的好食材,但它的屬性卻是寒涼的。對於年輕人來說,偶爾吃點冬瓜無傷大雅,但對於中老年人,特別是腸胃虛寒的群體,長期過量食用會導致脾胃陽氣受損。

醫學研究顯示,脾胃陽虛者常有典型癥狀,如腹瀉、食欲不振以及畏寒而許國梁的飲食習慣正是典型的「過猶不及」。

還有研究指出,冬瓜中含有豐富的水分和纖維素,但它的鉀含量也很高。

一項針對6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研究顯示,每天過量攝入鉀離子會干擾電解質平衡,增加心血管負擔。

尤其是患有慢性腎病的患者,腎臟無法有效排除多餘的鉀離子,可能引發嚴重的高鉀血症。這一切,許國梁當然沒想到。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相比冬瓜,蘿蔔的問題更微妙。中醫認為,蘿蔔有理氣消食的功效,但它的作用是通過刺激胃腸蠕動實現的。

如果少量食用,確實可以緩解消化不良的問題,但長期大量食用則會過度刺激胃腸,導致胃酸分泌紊亂。

根據《中華消化醫學年鑒》的一項統計,有高達12%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因長期攝入過量刺激性食物而加重病情,而這些人中,蘿蔔就是常見的「罪魁禍首」。

更令人意外的是,生吃蘿蔔可能引發碘缺乏。蘿蔔含有一種叫「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質,在分解過程中會生成一種抑制甲狀腺吸收碘的物質。

中國沿海地區雖然碘攝入量較高,但內陸地區尤其是中老年人普遍存在輕微的碘缺乏癥狀,如果再大量食用生蘿蔔,可能進一步誘發甲狀腺功能異常。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許國梁躺在病床上,聽着醫生的分析,內心五味雜陳。原來,自己一心想養生,卻步入了誤區。

醫生還提到:中老年人本就容易脾胃虛弱,如果再過度追求『清熱』『消食』,反而傷害了本已脆弱的身體。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中老年人每周蔬菜攝入量應多樣化,尤其要注意平衡寒性和溫性食物

醫生舉了個極端的例子:一位78歲的陳阿婆為了「清熱」,連續兩個月每天喝冬瓜湯,最後因為胃部大出血住院;

而另一位65歲的張大叔則因為每天早晨生吃半斤白蘿蔔胃酸過多引發了胃潰瘍。這些教訓讓許國梁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飲食習慣。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佈的《老年人健康白皮書》顯示,胃腸道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其中因飲食不當導致的慢性胃炎、腸易激綜合徵佔比高達36%。

數據還顯示,過量食用特定蔬菜如冬瓜、蘿蔔等寒涼食材的患者,占這一比例的18%。

這些數據無疑為許國梁的遭遇提供了一個宏觀背景,也讓更多人意識到,所謂的「健康食物」,如果搭配不當,可能是健康殺手。

從醫院回家後,許國梁決定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從營養學角度看,中老年人飲食應該強調以下幾點:

多樣性優先每天攝入多種蔬菜,保持營養均衡;

避免單一過量任何食物都有「劑量門檻」,不可無限制食用;

結合體質寒性體質少吃寒涼食物,陽性體質適當避免燥熱食物;

關注個體差異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和醫生建議調整飲食;

避免迷信不要盲從所謂的養生偏方,理性選擇食物。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玫瑰]

資料參考:

[1]張彩霞,黃楚怡,阿麗努爾·阿布力米提.中老年人膳食營養狀況調查[C]//中國營養學會,亞太臨床營養學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營養研究與臨床實踐——第十四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第十一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論文摘要彙編.中山大學;,2019

多名醫生提醒:中老年人要少吃冬瓜和蘿蔔,很多人還不知道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 天天要聞

雷雨減弱,35℃高溫將強勢上線!這些防暑誤區你中了幾個?

廣州這幾天的雨帶有後汛期的特徵一直下個不停從昨日(6月30日)的天氣看連日來的雷雨天氣開始出現轉折今天廣州還可能有局部暴雨明天起就轉以雷陣雨為主了35℃高溫即將重回C位雷雨逐漸減弱35℃高溫蠢蠢欲動廣東省氣象台預計,7月1日—2日,副高西伸加強,受偏南氣流輻合影響,廣東大部多雲,中南部多雷陣雨天氣,局部雨勢較...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 天天要聞

34歲男子手部外傷住院,醫院開出「奇怪」檢查單,包括前列腺檢查,院方、當地衛健委回應

「一個手外傷的人,居然去檢查內臟?」6月30日,江蘇常州的市民朱先生反映,自己的堂哥在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市和橋醫院)處理手部傷口,卻被告知需要進行多項內科彩超檢查。手部被玻璃劃傷住院需做多項彩超檢查據朱先生介紹,前幾天,他的堂哥在換玻璃時不小心被玻璃劃傷,前往了距離最近的宜興市第六人民醫院(宜興...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那些長期打麻將的老人,到75歲以後,大多變成了這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生。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識,做您的線上專屬醫師。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一個我們平常根本不會多想的生活習慣——打麻將。尤其是那些天天三缺一、雷打不動的老人。年紀到了七十多,有些人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 天天要聞

福州男子腳趾突然「失靈」!醫生:病根在脖子!

【來源:福州晚報】「四年了,終於找到這怪病『真兇』!」近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脊柱外科病房裡看着恢復正常的腳踝、腳趾60多歲的程大叔熱淚盈眶4年前,程大叔發現左側腳踝、腳趾無法正常動作,他輾轉多家醫院求治無果。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 天天要聞

三四級手術增長40.89%!南醫五院專家常駐破解山區就醫難

無影燈下,腹腔鏡顯示屏清晰呈現患者右腎上腺區3.8厘米的腫物。南方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五院」)泌尿外科主任李清手持操作鉗,在毫米級空間內精準分離血管組織。隨着一枚完整切除的腫瘤被取出,困擾患者鄧先生(化名)十年的高血壓病根被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 天天要聞

兩部門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今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支持創新葯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支持醫保數據用於創新葯研發。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方信息互通與協同,做好醫保數據資源管理,推動醫保領域公共數據資源利用。在確保數據安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探索為創新葯研發提供必要的醫保數據服務。依託全...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 天天要聞

熱議!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市監局回應!醫生:我們作為職工,被禁止停車,你就知足吧

患者反映醫院停車費太貴,一天要收40元,比景區還貴,這還是公益組織嗎?醫院停車場收費問題再次引發討論。近期,有網友向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了公立醫院停車場收費太貴的問題,患者反映稱,湖南長沙某附屬醫院停車場一天要收40元,根本沒有考慮住院的病人和家屬要承擔多麼高的停車成本,這是否涉嫌違規收費?醫院是公益性組...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 天天要聞

一個動作預測你的長壽潛力!做不到的人要當心了!

不靠手撐地,你能輕鬆從坐姿站起來嗎?這個看似簡單「坐下-起立」的動作,已被研究證實與死亡風險相關。AI生成圖一個動作預測未來能否長壽!2025年6月,《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證實,通過簡單的「坐立試驗」評估身體機能,可預測中老年人的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坐立試驗」(SRT)是一項簡單的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