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的危險,每年涉及四千萬女性

2024年01月24日20:31:16 健康 3662

從驚喜、興奮到慌亂、無措,新生命的誕生會引發各種情緒,但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最新兩項研究發現,懷孕期間或產後一年(圍產期)患抑鬱症的女性死亡風險陡增,且這種風險將會持續多年。

三倍的自殺風險

研究團隊基於瑞典國家醫學出生登記庫自2001年至2017年間逾百萬產婦的數據進行大型前瞻性隊列分析。他們將其中的86551名在懷孕期間或產後一年間被診斷出抑鬱症的女性和同年分娩的865510 名健康女性進行比較,進而計算出相對死亡風險,這些研究成果近日先後在兩本國際頂刊發表。

圍產期的危險,每年涉及四千萬女性 - 天天要聞

醫生在給孕婦做b超。視覺中國|圖

2024年1月9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網絡公開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圍產期抑鬱症的女性出現自殺行為(定義為自殺未遂或自殺)的風險是未患有抑鬱症女性的三倍。在診斷後的一年中,風險最高。隨着時間推移,這種風險會降低,但多年後,自殺風險仍然是未患病女性的兩倍。

1月10日,《英國醫學雜誌》(the bmj)在線發表了同濟大學醫學院、同濟大學腦與脊髓臨床研究中心沈青特聘研究員團隊與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合作研究成果,發現圍產期抑鬱症會升高長期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患有圍產期抑鬱症的女性,無論是在懷孕期間或生產後發生,都與長期死亡風險升高有顯著關聯,且死因不僅包括自殺、意外事故等非疾病因素,也包括心血管、癌症等疾病因素。死亡風險在圍產期抑鬱症診斷後一個月內最高,隨時間推移,死亡風險升高的程度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在長達18年的隨訪時間內,死亡風險的升高並未完全消失。進一步分析具體死因時,研究團隊發現,自殺、意外事故等非疾病因素的死亡風險依舊是最高的。與未患病的女性相比,圍產期抑鬱症患者自殺死亡的風險高出六倍,死於意外事故的風險高出三倍。

「這是一項觀察性隊列研究,雖然無法證明直接因果關係,但它是迄今為止該領域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罹患圍產期抑鬱症的女性具有顯著升高的長期死亡風險,除了自殺,也與一系列其他死因有關。孕產期女性的家屬必須意識到抑鬱情緒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及時為情緒敏感期女性提供儘早的幫助。不僅僅是在照顧新生兒方面提供輔助,也要密切關注敏感期女性的情緒變化。」研究的第一作者沈青表示。

涉及四千萬婦女

在上述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無論這些女性是否曾有心理健康問題,圍產期抑鬱症都會增加自殺行為和死亡風險。這表明,與懷孕相關的抑鬱症可能與其他精神疾病不同,或更嚴重和影響持久。

研究人員並不吃驚這一結果。圍產期抑鬱症(perinatal depression)是孕期和產後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一項重大公共衛生挑戰。約20%的女性產後可能出現抑鬱心境、快感缺失、體重改變、睡眠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精力不足、過度內疚、缺乏自信或自尊、注意力不集中或自殺意念等癥狀。產後抑鬱通常在分娩後最初幾天或幾周內出現,而最嚴重的癥狀——出現自殺念頭、恐慌、經常大哭——常常在懷孕期間開始,而非人們通常認為的分娩之後。在既往的研究中,分娩後死亡的產婦中,大約20%是自殺造成的。

他們還研究了24473名患有圍產期抑鬱症的女性,以及 246113名未受這種疾病影響且有生育史的親姐妹。結果發現,患有圍產期抑鬱症的女性出現自殺行為的風險接近其姐妹的 3 倍。這使得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圍產期抑鬱症升高女性長期死亡風險,無論是否具有精神疾病史,且不受家庭遺傳及童年環境影響。這項研究工作為患有精神疾病史的女性對於生育選擇的思考,以及在孕產期是否應該中斷治療,提供了新的參考依據。

任何孕婦或新生兒父母都可能患上圍產期抑鬱,無論其年齡、收入、種族、族裔或受教育程度如何。中國圍產期精神障礙篩查與診治專家共識指出,其發病原因和機制與生物學差異、心理和社會因素都有關,特別是雌激素、黃體酮、甲狀腺激素等對情緒的影響發揮重要作用,5-羥色胺的敏感性差異在發病中也起重要作用。在妊娠晚期、分娩後和新生兒餵養期間,頻繁的睡眠剝奪和晝夜節律改變、負性生活事件也會導致圍產期女性情緒不穩定,同時患有慢性病、吸煙、藥物濫用、貧困、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在圍產期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也會極大增加。

《柳葉刀全球衛生》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每年至少有4000萬名婦女可能會出現由分娩引起的長期健康問題,包括圍產期精神障礙。及時識別和有效治療至關重要。如果孕期和產後抑鬱得不到有效治療,不僅會給產婦帶來嚴重傷害,而且可能會導致嬰兒的行為、情緒和認知能力受損。

圍產期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早期診斷尤為關鍵。根據我國《圍產期精神障礙篩查與診治專家共識》,針對圍產期孕產婦精神障礙的治療,既要考慮疾病的嚴重程度,又要考慮對母體和胎兒健康的影響,目前主張以「綜合、全程、分級、多學科協作診療,保障孕產婦安全及胎兒安全」為治療原則。

2023年8月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首個用於治療產後抑鬱症的口服藥祖拉諾酮(zuranolone),被視為這一領域藥物的一大創新。祖拉諾酮是第一種專門針對中度至重度產後抑鬱症的速效口服短程治療藥物,最早在臨床試驗中第3天就起效。

但對於臨床醫生和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女性而言,妊娠期間及產後的精神藥物使用是一個持續挑戰。國內外醫學界並不推薦藥物作為大多數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法。針對孕產婦這一特殊群體,首選認知行為療法,嚴重發作者推薦使用抗抑鬱藥物和心理治療。依據前述共識,在藥物選擇方面應盡量遵循「單一用藥」原則,選擇循證研究證實對母嬰風險最小和有效性更高、蛋白質結合力更高效的藥物。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袁端端

責編 朱力遠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社保卡使用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了

社會保障卡是國家民生服務的基礎性載體用卡遇到問題怎麼辦?指南來啦!快收好1實體社保卡補換卡後電子社保卡要重新申領嗎?實體社保卡進行補換時原卡將進行註銷電子社保卡中與個人業務相關的服務將不可使用領用新補換的社保卡後電子社保卡即可恢復正常使用,無需重新申領。2社保卡狀態顯示封存,怎麼辦?如果社保卡狀態為封...
哈佛研究:若是確診了蕁麻疹,這7物馬上停止食用,別害了自己 - 天天要聞

哈佛研究:若是確診了蕁麻疹,這7物馬上停止食用,別害了自己

蕁麻疹這東西,一旦確診,它帶來的不止是皮膚上的紅腫瘙癢,更像是一場身體內部的「誤會大爆發」。很多人一開始只是覺得皮膚過敏了,吃顆抗過敏葯就萬事大吉,結果反覆發作,越拖越嚴重。蕁麻疹看似只是皮膚問題,背後牽扯的是免疫系統、消化系統、甚至可能是
惠州六院榮獲「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稱號 - 天天要聞

惠州六院榮獲「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稱號

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6 月 28 日,在急診專科醫聯體、北京急診醫學學會等多單位聯合主辦的 2025 年急診外科分會年會上,惠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憑藉在破傷風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表現,榮獲 「破傷風防治規範急診」 稱號,成為淡澳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榮譽的醫院。此前,為進一步提升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為患者提供更科學高效的預防...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 天天要聞

越來越多的人查出糖尿病!醫生勸告:罪魁禍首已揪出,5物少吃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我也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