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裴霓裳
幾年前就被查出患有青光眼,但一直未引起重視,也未定期複查,如今男子只能「管中窺物」。
今年47歲的呂先生家住武漢市新洲區,三年前開始,呂先生就出現視力下降,眼睛紅腫脹痛的情況,在當地檢查後診斷為青光眼,醫生叮囑他要遵醫囑用藥,還需要定期複查。但呂先生覺得自己情況還可以,一直未按照醫生的要求定期進行眼科複查。
隨着時間的推移,呂先生的視力狀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這才意識到要到醫院檢查。1月上旬,呂先生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其右眼裸眼視力為0.02,眼壓為29毫米汞柱;左眼裸眼視力為0.8,眼壓為23毫米汞柱。該院青光眼科副主任醫師孫重接診後表示,呂先生為雙眼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因青光眼持續對視神經的損害,病患僅剩管狀視野,即眼睛只能看到正前方狹小的一片,相當於管狀的範圍。
孫重在手術中
孫重為呂先生先後進行了右眼硅管置入術以及左眼schlemm管成形術,昨日複查時,呂先生的眼壓已經控制到正常範圍,但損害的視野已無法挽回。
孫重表示,青光眼發病隱匿,患者患病早期出現頭疼、眼睛脹痛、部分模糊等癥狀時,經常會誤以為是用眼過度導致的眼部疲勞,沒有引起重視,等到模糊擴大、頭疼眼脹癥狀加深,甚至是視野呈管狀時,才發現問題不對,急忙跑來醫院就診,才發現原來自己患的是青光眼,而且步入了中晚期。此時視神經已經受到了較大損害,不僅治療難度上升,恢復程度也比不上早期。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青光眼的關鍵。孫重提醒市民,可以在家自查,用手輪流遮蓋雙眼,比較雙眼視物的異同,看有無單眼視力顯著下降或視物變形、黑影遮擋等異常,如有此類情況,一定要及時去正規眼科就診;此外,當眼部不適或視力下降時,最好去醫院就診,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