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患者陳生(化名)被帕金森病折磨數年,行動遲緩、肢體僵硬、常發震顫。
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陳生接受了最新型國產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植入手術,他坦言:「感覺自己的人生好像一鍵重啟了,不僅能夠重奪身體控制權,還能無障礙地接受全身磁共振掃描,為日後就醫檢查需求帶來便利。」
10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周洪語透露,陳生得的是早髮型帕金森病,經充分評估後,其團隊為他植入國產新型腦起搏器,即3.0T磁共振兼容腦起搏器。
「腦起搏器療法,是將電極植入到大腦深部神經核團,通過電刺激調節神經環路的異常電活動,緩解運動障礙癥狀,使患者恢復活動能力。」周洪語表示,腦起搏器經過多次更新迭代,傳統腦起搏器使用期限為20年,並容易受到磁場的干擾而發生風險,故而被禁止在開機狀態下接受高場強3.0T磁共振掃描。過去,植入腦起搏器的患者僅可接受局限的1.5T磁共振掃描,同時必須關掉腦起搏器。
「考慮到這名患者還年輕,未來也許還要接受磁共振檢查,尤其是3.0T磁共振檢查的機會較多,長達30年預期使用期限的國產新型腦起搏器更適合他。」周洪語介紹。
在手術中,周洪語帶領的神經外科功能團隊和影像科、麻醉科專家密切配合,電極精準植入患者體內。術後複查,電極位置精準。

患者術後複查,提示電極位置精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供圖
周洪語表示,腦起搏器國產化以後,治療成本會下降。除此以外,國產化設備可以更「智能」,術後調機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在家就可以完成。
針對哪些人更適合接受腦起搏器治療?周洪語解釋稱,主要是原發性帕金森病,或者遺傳性帕金森病、各種基因型帕金森病,對復方左旋多巴反應良好者,當藥物療效已顯著減退,或出現明顯的運動併發症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以及存在藥物無法控制的震顫患者等,可以嘗試腦起搏器治療。而除了除帕金森病以外,腦起搏器設備在臨床上目前還可用於肌張力障礙、特發性震顫、耐藥性癲癇、頑固性疼痛、難治性抑鬱症等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