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小時「刀尖起舞」 膽管癌患者重獲新生

2023年09月22日10:28:14 健康 1617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胰腺外科主任醫師王錚教授帶領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陝西榆林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團隊完成了一例聯合動脈鞘剝除、門靜脈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榆林市在複雜肝膽胰腫瘤診治的技術空白,現患者已順利出院。

5個小時「刀尖起舞」 膽管癌患者重獲新生 - 天天要聞

今年58歲的康阿姨(化名)因「腹脹伴皮膚鞏膜黃染2周」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榆林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梗阻性黃疸、遠端膽管癌,隨即收治入院。

經過周密的檢查,考慮康阿姨腫瘤位置較低,且可能侵犯胰腺,需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此外腫瘤局部與肝總動脈、門靜脈關係密切,手術難度較大。由普通外科二病區主任高平、護士長任瑞組織,王錚教授全程參與,普外二科全體醫生開展了周密的術前討論,設計了聯合動脈鞘剝除、門靜脈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並準備必要時進行人工血管置換。

5個小時「刀尖起舞」 膽管癌患者重獲新生 - 天天要聞

膽胰結合部腫瘤是惡性程度極高的疾病,該病發生隱匿,到發現時大多已中晚期,手術切除率很低。經典的手術方式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範圍廣,涉及部分胰腺、鄰近的十二指腸、膽管下端、膽囊切除、胃竇切除、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清掃,同時需要進行胰腸吻合、膽腸吻合、胃腸吻合,術後容易出現多種併發症,因此是目前腹部外科手術中難度極高的一項手術,曾被譽為普通外科手術「王冠上的明珠」。康阿姨的腫物侵及肝總動脈、部分門靜脈,特別是在門靜脈受侵犯情況下行門靜脈部分切除重建及遊離胰腺鉤突等操作,更加增加了手術難度。

5個小時「刀尖起舞」 膽管癌患者重獲新生 - 天天要聞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在王錚教授與高平主任的共同努力下,普通外科二病區團隊順利成該例聯合動脈鞘剝除、門靜脈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中探查見腫瘤周圍組織粘連嚴重,門靜脈壁部分受腫瘤組織侵犯,病灶位置較低侵犯胰頭組織,遂決定同步行動脈鞘剝除、門靜脈重建。該術式對操作要求極高,在王錚教授的細心指導下,通過冷兵器銳性分離解剖動脈鞘給予肝總動脈鞘剝除,並通過精細分離,上下阻斷門靜脈,將受侵的門靜脈切除,並給予重新吻合,最終完成胰十二指腸切除+動脈鞘剝除+門靜脈部分切除重建。整個手術歷時近5個小時,手術順利,全程未輸血,術後患者安返病房。

回到病房後,任瑞護士長秉承快速康復理念,帶領普通外科二病區護理團隊精心照護,術後第一天康阿姨即可在床上半卧位,術後第二天可下床活動並啟動腸內營養。術後恢復順利,未出現血栓、出血、吻合口漏等相關併發症,順利康復出院。

作為陝西省首家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單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榆林醫院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以馬振華、耿智敏、劉學民、石磊、白繼剛、王博、張曉剛、王錚、孫昊教授為代表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團隊指導下,普通外科二病區肝膽脾胰外科技術發展迅速,醫護團隊潛心鑽研業務,學科建設不斷向前邁進,臨床新技術應用不時湧現。已先後開展了不同難度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膽囊癌根治術、腹腔鏡胰島素瘤切除、腹腔鏡肝部分切除、內鏡診治等一系列高難手術,技術水平穩步提高,為區域內群眾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劉予涵 記者張騰)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