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2025年07月05日10:22:12 健康 1897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內容根據權威醫學資料及作者個人觀點撰寫,僅用於健康科普,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雞還沒打鳴,老張頭已經在院子里轉了兩圈;可隔壁老李卻總是要等太陽曬屁股才起床。誰對誰錯?早上七點起床這事兒,真不是「一刀切」。年過六十,要不要改改起床習慣?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七點鐘起床」看似是個簡單的時間點,卻隱藏着身體節律、器官負荷、慢病風險等多重健康密碼。醫生們在門診中發現,不少老人起得太早,反倒引發頭暈、心慌、血壓波動等問題。這不是「懶」,而是身體在提醒:起床這件小事,年紀大了真得重新審視。

過了60歲,起床這4件事,做到一件是養生,做全了才是保命。

第一:不要一睜眼就立馬起身,要學會「緩起」

上歲數的人,血管彈性下降,心腦供血調節能力減弱。如果一醒就猛地坐起,容易引發體位性低血壓,造成頭暈、眼花,甚至跌倒。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臨床上,醫生曾接診一位67歲的農民大爺,早晨起床時動作太急,突然眩暈摔倒,導致輕微腦震蕩。檢查後發現,並非腦供血不足,而是起床太急引起的血壓驟降

建議醒來後先在床上靜躺1分鐘,緩慢翻身,再坐起1分鐘,最後站立1分鐘,這個「1-1-1」原則,是中老年人起床的「護身符」。別小看這三分鐘,能幫你穩住血壓、減少意外。

第二:起床時間不宜過早,順應生物鐘才更養生

農村習慣「雞叫人醒」,很多人五點多就起身幹活。但從醫學角度來看,老年人的肝腎功能在凌晨2點到4點正處於排毒修復階段,如果此時強行喚醒身體,會打亂內分泌節律、加重臟器負擔。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老年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而睡到自然醒、盡量接近清晨六點半到七點半之間起床,更符合人體節律,也有助於調節血糖、血壓等慢病指標。

七點並不是絕對的健康時間,關鍵看是否「順時而行」。

第三:起床前別急着穿衣下地,先關注排便信號

老年人腸道蠕動慢,早晨起床時是一天中排便的「黃金窗口」。如果一醒就急着穿衣、吃飯、幹活,容易錯過這個自然排便反射,久而久之誘發便秘、痔瘡等問題

醫生建議:醒來後先在床上活動雙腿、輕輕揉腹部,再坐在床邊喝幾口溫水,刺激腸道蠕動。不少農村老人習慣空腹喝一碗淡鹽水,其實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高血壓、腎病患者要避免攝入過多鈉離子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溫水更安全,排便更順暢,也為一天的代謝打下好基礎。

第四:起床後不要立馬吃飯或鍛煉,給身體一個「預熱期」

很多人認為「早起就要早動」,一醒就去打太極、快走、干農活。可清晨是心腦血管最脆弱的時間段,氣溫低、血液黏稠,是心梗、腦卒中高發期。

臨床數據顯示,早上6點到8點,是老年人突發心梗的「魔鬼時間」。醫生建議:起床後至少間隔30分鐘再進食或鍛煉,讓身體從睡眠狀態逐步進入清醒狀態,減少應激反應。

這個「預熱」過程可以包括:簡單的伸展、洗漱、晒晒太陽、靜坐喝水別著急動,讓身體「醒透了」再活動,才能保住這把老骨頭。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有人說:「我一輩子都是五點多起的,咋就現在不行了?」

的確,年輕時身體代謝快、心肺功能強,晨起早一點沒大礙。可年過花甲,身體的「底子」已經悄悄改變血管老化、神經反應慢、激素分泌紊亂,這些都讓「起床」這件事變得不再簡單。

農村老李70歲,一直堅持七點起床、八點鍛煉、九點吃飯,生活規律、氣色紅潤。醫生分析,他的作息正好避開了心腦血管高風險時段,是一個典型的「順時養生」案例。

關鍵不是幾點起床,而是你有沒有聽身體的話,有沒有讓身體「慢慢醒」。

從飲食角度來看,早起時血糖水平相對較低,突然進食高糖高脂食物,會引起血糖波動。建議早餐以溫熱、易消化、高纖維、低脂肪為主,如小米粥、蒸南瓜、煮雞蛋等,既養胃又控糖。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從心理學角度看,早起太急容易引發焦慮感、情緒波動,特別是獨居老人,缺少社交刺激,容易陷入「晨間抑鬱」。起床後可以聽聽收音機、晒晒太陽、和鄰居聊上兩句,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清晨過渡。

環境因素也不可忽視。夏季天亮得早,不代表身體準備好了;冬季天亮得晚,也不等於可以賴床太久。起床應以「醒來後感覺清爽、不睏倦」為標準,而不是看鐘點。

醫生們常說:「起床不是啟動機器,而是喚醒生命。」

早上七點起床錯了?醫生建議:過了60歲,起床要盡量做到這4點 - 天天要聞

很多老人把「早睡早起」當成養生金標準,卻忽略了身體真正的節奏和需要。與其盲目堅持固定時間,不如根據自己的睡眠質量、身體反應來靈活調整。一個養生的早晨,是緩慢、溫和、有節奏的,而不是匆忙、機械、帶着負擔的。

總結起來,60歲以後起床要守住這「四件事」:起得不急、醒得自然、排得順暢、動得緩慢。每一件都看似小事,卻是健康的「開場白」。守住清晨,守住一整天的平安與活力。

別讓錯誤的起床方式,拉開一天健康的「倒退帷幕」。

溫馨提示:本文章內容僅用於健康知識科普,不構成任何醫療建議或診斷依據。如有睡眠障礙、心腦血管疾病等問題,請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聽取專業醫生指導。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2023.
[2]北京協和醫院老年科.《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手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2.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 天天要聞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腸癌通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它的早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晚期卻只有13%左右很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體表現如便秘、腹瀉、便血等其實可能是腸癌發出的早期信號警惕腸癌的4個典型表現腸癌早期癥狀常被忽視,了解其早期信號對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以下是幾種常見且需警惕的腸癌早期信號:腹瀉:健康人...
熱熱熱!廣州將「下開水」!「桑拿天」防中暑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熱熱熱!廣州將「下開水」!「桑拿天」防中暑指南來了

熱熱熱!近日,「桑拿天」席捲全國廣東也「不甘落後」進入持續高溫悶熱天氣與此同時社交平台出現多個與高溫炎熱天氣的詞條」高溫悶熱天氣防中暑指南「「澡堂子一樣的天氣」「熱死人不是開玩笑」等熱搜的熱度不斷攀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炎熱高溫持續「攪局」,颱風也來「湊熱鬧」。5日凌晨2時,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
馬齒莧真能清肝毒?別被忽悠了! - 天天要聞

馬齒莧真能清肝毒?別被忽悠了!

最近朋友圈都在瘋傳馬齒莧能"40小時清除80%肝毒",搞得這野菜價格蹭蹭往上漲。我家樓下菜市場,原來5塊錢一大把的馬齒莧,現在居然賣到20塊!這到底是真的養生神器,還是又一個營銷噱頭?馬齒莧確實是個好東西先說句公道話,馬齒莧確實不賴。
病菌超標2000倍,雲海餚CEO認罪新加坡食物中毒案 - 天天要聞

病菌超標2000倍,雲海餚CEO認罪新加坡食物中毒案

近日,南都記者了解獲悉,位元組跳動新加坡員工食用雲海餚後中毒一事迎來最新進展。新加坡國家法院庭審顯示,雲海餚首席執行官呂志韜就食物中毒一事,當庭代表公司認罪並將承擔法律責任,其承認的兩項罪名包括《環境公共衛生(食品衛生)條例》,和《環境公共衛生《食品銷售法》。該案件將延期至7月17日宣判。就位元組跳動員工...
【免費用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注意!兩款3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多項福利可享! - 天天要聞

【免費用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注意!兩款3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多項福利可享!

強直性脊柱炎開始招募啦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伴隨腰背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目前,兩款針對成人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全國多中心開展,符合條件的患者可免費使用研究藥物、享受專業醫療服務及相應補助。以下是詳細信息:項目一: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