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被誤診,80%發現即晚期!醫生忠告:警惕它的5大信號!

2023年04月05日18:45:12 健康 9570

60%被誤診,80%發現即晚期!醫生忠告:警惕它的5大信號! - 天天要聞

看了標題,想必您就知道我今天要說的是什麼病,沒錯,就是它,被稱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

之所以它被稱為癌王,絕不是浪得虛名。

這個病來勢洶洶,不管名氣再大、錢財再多,最後照樣無能為力,比如蘋果之父喬布斯、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香港明星沈殿霞……

它起病兇險、侵襲性強、病程短、進展快、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僅為6個月左右,約3/4的患者在確診後1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5%。

由於它的早期常表現為僅僅為腹痛、腹脹、噯氣等,與普通的胃炎、消化不良等極為相似,超過60%-80%的患者會被醫生當作普通的胃病或慢性膽囊炎治療!

如果出現身體的信號卻置之不理讓它矇混過關,超過8成的患者會被貽誤病情,到查明真相時,往往已經為時過晚,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這種病就是臭名昭著的胰腺癌!

60%被誤診,80%發現即晚期!醫生忠告:警惕它的5大信號! - 天天要聞

先來看一個案例:

半年前,45歲的王先生因「胃痛」到當地醫院就診,當時的癥狀為左上腹隱隱痛、腹脹、噯氣、反酸,先後做了胃鏡檢查和碳-13呼氣試驗,發現有慢性淺表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醫生給予多種藥物對症治療。

然而,治療一段時間後癥狀並未明顯減輕,而且腹疼越來越厲害,有時連腰背都開始疼,體重急劇下降近30斤。

11月10日,王先生到普外科就診,得知王先生的情況後,醫生高度懷疑胰腺疾病,果然腹部增強ct掃描結果顯示為胰腺癌,而不是之前簡單認為的「胃痛」!

為什麼容易誤診?

胰腺癌是一種特別善於偽裝的病,由於胰腺位於腹部左上方,前面有胃,周圍有腸子等器官掩蓋,很容易漏診或誤診。

胰腺癌之所以經常被誤認為是胃病,有兩個原因:

一是胰腺的內分泌功能通過胰島分泌各種激素來實現,其中胰液是胰腺外分泌的產物,由胰腺腺泡和導管系統共同產生。正常人體每日分泌1-2l胰液,其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和鹼性液體,在食物的消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如果胰腺出現問題,表現最明顯的就是胃部不適。

二是胰腺前面緊貼着胃,胰腺腫瘤在生長過程中會繃緊胰腺的包膜,讓包膜變得繃緊、緊張。這種緊張通過神經傳達到大腦,大腦發出疼痛指令後出現類似胃病的上腹部脹痛,最容易和胃病混淆。

60%被誤診,80%發現即晚期!醫生忠告:警惕它的5大信號! - 天天要聞

警惕胰腺癌的五大早期癥狀

腺癌的早期癥狀形式多樣、不典型,很多癥狀與上消化道的疾病相似。在門診經常被當作胃病治療。因胰腺癌起病隱匿,但也不是沒有蛛絲馬跡可循。

1. 不能解釋的腹痛、背痛

腹痛為胰腺癌的早期癥狀,多見於胰體及胰尾癌,位於上腹部、臍周或右上腹,性質為絞痛,陣發性或持續性、進行性加重的鈍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間加重,坐、立、前傾位或走動時疼痛可減輕。

2. 梗阻性黃疸

黃疸在病程的某一階段可有黃疸,一般胰頭癌黃疸較多見,且出現較早,癌腫局限於體、尾部時多無黃疸。黃疸多屬阻塞性,呈進行性加深,伴有皮膚瘙癢、尿色如濃茶、糞便成陶土色。這大多是因為胰頭癌壓迫膽總管引起,少數是由於胰體尾癌轉移至肝內或肝/膽總管淋巴結所致。

3. 急劇消瘦

約90%患者有迅速而顯着發展的體重減輕,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惡病質。消瘦原因包括腫瘤消耗,食欲不振、焦慮、失眠、消化吸收障礙等。體重突然下降,可能是胰腺癌。如果出現上腹悶脹,或持續有不明原因的腹痛甚至是背痛,胃鏡或肝膽超音波都沒問題;特別是在沒有刻意節食的情況下體重莫名減輕,就要警惕胰腺癌了。

4. 血糖突然升高

臨床上很多胰腺癌病人在臨床中出現不同程度的無誘因糖尿病病史。因此,對於年齡超過50歲,無明顯誘因出現糖尿病癥狀者,均要高度懷疑並排除隱藏的胰腺癌病變。

突發糖尿病而又沒有使之發病的因素,如家族史或者是肥胖,需要高度警惕!

5. 持續的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胰腺癌早期的癥狀之一,如果近期出現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而胃鏡檢查消化道正常,那麼要高度懷疑並排除隱藏的胰腺癌病變。

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胰腺癌的早期癥狀表現為厭食、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的約有10%,還有一些專家認為納減、噁心嘔吐、大便習慣改變、消瘦為胰體尾癌的四大早期癥狀。

60%被誤診,80%發現即晚期!醫生忠告:警惕它的5大信號! - 天天要聞

胰腺癌的三級預防

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我國每10萬人中,就有將近9人是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的死亡率也高達8/10萬,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惡性腫瘤第10名。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胰腺癌的發病率越高。

雖然隨着醫療技術的提高,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由過去的4%上升到7%,但與其他癌症相比,依舊是比較低的。因此,預防胰腺癌就顯得尤為重要。

▌ 一級預防:去除一切與胰腺癌發生相關的自身和環境因素

病因預防,即去除一切與胰腺癌發生相關的自身和環境因素,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

其發病與生活方式關係密切,是「生活方式癌」。所以預防胰腺癌我們應做到以下5點:

要避免高動物蛋白高脂肪飲食;

不吸煙。煙草中含多種致癌物質,會增加患胰腺癌風險3倍以上,並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幾率越大;

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情緒,是第一級預防的核心;

忌暴飲暴食和酗酒。暴飲暴食和酗酒是導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而胰腺在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下,也會增加致癌危險;

少接觸萘胺和苯胺等有害化學物質。研究顯示,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者,患胰腺癌風險較常人高約5倍。

▌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又稱三早預防。

直徑小於2cm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20%-40%,而直徑小於1cm的胰腺癌五年生存率更是達到67%,遠高於中晚期胰腺癌的3%-5%,由此可見腫瘤三早預防的重要意義。

要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檢出率:

首先,必須重視高危人群的監視,如有胰腺癌家族史者、曾患慢性胰腺炎者、曾經做過胃大部切除術者、突發糖尿病患者等都應定期體檢。

其次,臨床上應警惕胰腺癌的報警癥狀,如出現食欲不振、腹痛腹脹、皮膚鞏膜發黃、大便顏色變淺及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等癥狀,出現這些癥狀應考慮胰腺病變的可能。

胰腺癌篩查以ca19-9、ca125、 cea 等腫瘤標誌物的血液檢查結果結合腹部 ct、mri 進行篩查,b 超也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變者每年 1 次 ct 或 mr 檢查。

▌ 三級預防:積極治療

第三級預防主要為對症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複發轉移、預防併發症和傷殘;

對已喪失勞動力者,通過康復治療促進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復,使其恢復勞動力,保存其創造精神價值和社會勞動價值的能力。

術中放療技術等的應用對緩解無法切除胰腺腫瘤病人的疼痛緩解效果顯著。

胰腺癌高危人群

40 歲以上,特別是 50 歲以上,伴有下述任意 1 項因素者(第 6 項因素會增加胰腺癌風險,但一般不做篩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 有長期吸煙、飲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史;

3. 無明顯誘因的中上腹飽脹不適、腹痛,出現食欲不振、乏力、腹瀉、消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癥狀;

4. 慢性胰腺炎反覆發作,尤其合併胰管結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頭狀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患者,有血清 ca19-9 升高;

5. 無家族遺傳史的新近突發糖尿病;

6. 有幽門螺桿菌(hp)陽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綜合征等。

最後,健康這條路如履薄冰,定期體檢很重要,早發現早治療,身體出現任何的不適都可能是疾病的蛛絲馬跡,第一不能自以為是,第二不能扛扛過去。

文章來源:醫學界癌友會、老杜說健康、體檢中心主任之家、醫世象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 天天要聞

大一女生頭孢過敏,拔針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應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讀的陶蘭,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西陵院區就診,被診斷為腸胃炎。輸液室走廊上,陶蘭靜靜坐在長椅上,盯着吊瓶里的頭孢曲松鈉緩緩滴落,突然,一陣強烈的不適感襲來,陶蘭呼吸急促。4分鐘前,護士為其換上這袋葯後匆匆離開,陶蘭起身呼救,卻發現身邊沒有醫護人員,儘管她立即自行...
維生素C是西梅的16倍,還高鈣高蛋白質!這種菜現在吃正好 - 天天要聞

維生素C是西梅的16倍,還高鈣高蛋白質!這種菜現在吃正好

有一種野菜,經常在鄉間田野、路旁溝邊出現,以前人們會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為其有着極高的營養價值,被人稱為「長壽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馬齒莧。馬齒莧又叫螞蚱菜、長命菜、五行草、馬莧、五方草等,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協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學霸班,無後門內幕曝光! - 天天要聞

協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學霸班,無後門內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憑一己之力,將協和4+4培養模式,推入「錄取公平性」爭議漩渦,人們這才發現,上交大才是國內4+4模式最早的實踐者,3年後浙大也採用4+4模式培養醫學博士。不過,浙大的巴德年醫學班,以695分的變態高考門檻、20%以上的殘酷淘汰率,以及「純分數說話」的招生規則,硬生生撕開了醫學教育爭議的另一個切口——在公...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協和躺槍背後:浙大4+4醫學班695分起底,無後門規則引熱議

近日,董小姐憑一己之力,將協和4+4培養模式,推入「錄取公平性」爭議漩渦,人們這才發現,上交大才是國內4+4模式最早的實踐者,3年後浙大也採用4+4模式培養醫學博士。不過,浙大的巴德年醫學班,以695分的變態高考門檻、20%以上的殘酷淘汰率,以及「純分數說話」的招生規則,硬生生撕開了醫學教育爭議的另一個切口——在公...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 天天要聞

張國棟棟樑大健康:運動後滋補,快速恢復身體活力

運動能強身健體,但運動後身體會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及時合理的滋補有助於快速恢復身體活力,減少疲勞感。運動後首先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及時補充因出汗流失的鈉、鉀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 天天要聞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漢25歲男子一夜之間眼睛看不清,醫生緊急提醒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里白內障往往是 50 歲以上人群的 「專利」然而武漢 25 歲的市民小吳卻在一夜之間患上了白內障經醫院檢查醫生判斷這一罕見病症與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內障的經歷,25 歲的武漢市民小吳至今仍感到難以置信:「就一夜之間,睡一覺起來開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後慢慢沒過兩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天天要聞

應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須知

" 五一 "假期餘額告急!返程高峰要來了!你是否已經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社融媒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