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福建的夢夢(化名),4歲的她在生活中時常受到癲癇發作的困擾,近日,這種噩夢結束了;來自亞美尼亞的5歲兒童阿麗亞娜(化名),從小受到腦癱困擾,選擇來到上海,雙下肢正在恢復活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同時也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海內外患兒選擇浦東就醫,體現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引領和輻射的學科實力。
夢夢出生三個月後,突發抽搐痙攣,隨後被確診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突如其來的疾病打破了這個小家庭的寧靜祥和,此後夢夢的父母便帶着她四處求醫問葯。四年來,夢夢只能依賴抗癲癇藥物治療,但治療效果一般。夢夢的抽搐漸漸地發生得越來越頻繁,最多時一天可達7-8次,嚴重影響她的智力發育,她不會叫爸爸媽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任何交流,如同被關進了「小黑屋」中一般。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癲癇診療中心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兒童癲癇診療中心之一。中心採用內外科嵌合診療的模式,即癲癇患兒首先在神經內科進行藥物治療,如果服用2種以上抗癲癇發作藥物後仍頻繁發作,可在神經內科進行術前評估後,聯合神經外科開展多學科協作診治,判斷能否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夢夢一家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就診。神經內科葉曉來醫生和她的團隊在認真分析夢夢的病史後,依據臨床、腦電圖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夢夢患有內側顳葉癲癇,其致癇灶位於右側顳葉。內側顳葉癲癇是較常見的難治性癲癇類型,手術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癲癇診治中心隨即組織了多學科專家會診,發現孩子存在基因異常,且醫學界未報道過有局灶性病變的先例,經過反覆討論後決定行右側前顳葉切除術。
前顳葉切除術是治療內側顳葉癲癇的一種經典的手術,手術中在顯微鏡下切除顳葉前部、杏仁核、大部分海馬和海馬旁回。術後80%-90%的患兒無發作,患兒的神經功能也會得到明顯改善,記憶、情緒都會明顯好轉。
手術非常成功,術後第二天夢夢就有嘗試說話的意願,並與父母有了眼神交流。一個多星期過去,夢夢的抽搐痙攣沒有再發作,也與父母有了更多互動。這個小家庭又再度洋溢起了歡笑。
同樣,阿麗亞娜不遠萬里從亞美尼亞來到上海接受手術治療,是因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引領和輻射的學科實力。我國現有腦癱患兒400多萬,每年新增3萬以上,其中痙攣性腦癱佔到70%左右。對於這類患兒,傳統手術方案大多治標不治本,sdr(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手術療效更為穩定,創口小恢復快,近年來在國內積累了大量成功案例,並且以成熟的全鏈條「上海模式」走向海外,贏得了國際認可。
據悉,sdr(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手術放眼當下,即使在國際上也是只有極少數的醫生能夠完成。阿麗亞娜的主刀醫師、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宋雲海表示,基於前期的一些工作經驗,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治療理念,即在「三分法」下做一些神經後根的選擇性切斷,把異常放電的神經做相應處理,達到降低肌張力的目的,讓孩子的運動功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康復。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莉教授表示,近期醫院日均手術量已經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跨國患者的手術數量有所上升,受疫情影響曾一度中斷的人員互訪、技術培訓等醫療交流活動也正在逐步恢復。希望依託學科的硬核實力,繼續致力於新藥物、新療法、新器械的研發,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讓中國的兒科醫學成為世界醫學之林的一處靚麗風景。
來源:浦東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