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行至末期,我們是否可以活得更有尊嚴?醫療機構將如何提供更加專業規範的安寧療護服務?
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廣東省安寧療護服務項目指南》(下稱《指南》),對安寧療護的癥狀評估、生存期評估等13項服務項目及內容進行細化和規範。
這是全國第一部省級安寧療護服務指南,為我省安寧療護實踐提供了全面且精準的「說明書」,將推動我省安寧療護服務規範發展。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廣東省安寧療護服務項目指南》。
關注生命末期的心理、社會和情感需求
安寧療護是指以終末期患者及其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為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等方面的整合照護和人文關懷服務,減輕患者的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適、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廣東省老年人口多,對安寧療護需求迫切。2024年,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就在全省全面推開安寧療護試點,實現21個地市全覆蓋。
截至2024年底,全省可提供安寧療護的服務機構增至574家,安寧療護床位5000餘張,但面對龐大的群眾需求,仍存在供不應求、服務標準不一等問題。
《指南》界定了安寧療護的實施主體、規範標準流程,並提供評估工具、操作流程和量表模板,以簡潔易懂的方式助力一線人員開展標準化安寧療護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明確的安寧療護服務內容中,既有常規的治療、護理、檢驗檢查,還包含心理痛苦評估、生命回顧、善終準備等項目。

13項服務項目。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主任醫師郭艷汝有着多年安寧療護工作經驗,參與了《指南》制定。她指出,在現行醫療服務項目指南里,專科治療佔據主導,像善終準備這類特殊關懷鮮少提及。
而《指南》強調把患者當作完整的個體,不僅關注服務對象的身體癥狀,更關注生命末期的心理、社會和情感需求,摒棄「頭痛醫頭」的單一思維,並引導家屬傾聽患者真正的心愿,而非單方面決定治療方案。
「落實安寧療護的這些細則,既能守護患者最後的尊嚴,也能為家屬留存溫暖回憶。」郭艷汝認為,幫助患者實現善終,同樣是醫學的神聖使命。
將推動安寧療護全面擴容,實現縣級全覆蓋
廣東此次發佈的《指南》,是對國家此前明確的安寧療護服務13項服務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
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醫保局辦公室聯合下發《關於促進安寧療護服務規範發展的通知》,首次明確了安寧療護服務的癥狀評估等13項服務內容,明確要求國家下發的《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臨床操作未覆蓋的服務內容,由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補充制定。
「廣東省率先對安寧療護13項服務項目進行充實細化和規範,既是主動落實國家文件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動我省安寧療護服務規範發展的現實需要。」參與了《指南》起草的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程瑜表示,《指南》有利於規範廣東省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加強服務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讓生命末期患者享受到更專業、更有尊嚴的照護服務。
專業人才短缺是當前安寧療護髮展的主要瓶頸之一,郭艷汝表示,《指南》的發佈也為緩解安寧療護供需矛盾邁出重要一步。以《指南》為依託,廣東省可在全省遴選出一批示範性教學基地,通過實際工作場景培養專業人才,有效填補人才缺口,滿足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進而推動安寧療護向普惠性服務發展。
據了解,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將以《指南》為指引,推動安寧療護全面擴容。計划到2027年,全省每個縣(市、區)至少設立1個安寧療護病區。同時,將《指南》培訓納入今年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培訓內容,明年還將組織專門的安寧療護培訓,幫助機構工作人員熟練掌握和使用《指南》。
文字:南方+記者 張梓望 厲思璇 通訊員 粵衛信
製圖:南方+記者 許舒智
【作者】 張梓望;許舒智;厲思璇
廣東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