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是後天之本,腎是先天之本。先天之本的好與壞,我們能干預和改變的不多。後天之本的好與壞,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們自己。一個人,能活多久,活得質量好與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脾。一個人,得不得病,病得輕與重,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他的脾。
所以說,疑難雜症的病,在萬般無奈之際,以補脾論治,常常柳暗花明。
案例:
患者賈女士,56歲,耳鳴10多年,反覆到醫院就診檢查,都被醫生告知說耳朵沒有問題,只是神經性耳鳴。用了一些葯,效果也都不好,於是找到了我。
症見:
1. 耳鳴同時伴隨着胸滿
2. 心裏發慌、頭暈
3. 脖子發脹,氣短無力
4. 人沒精神,十分睏倦
5. 脈象虛弦,舌質偏暗
給她開了一個方子:當歸、丹參,鬱金、橘皮,酸棗仁,桂枝,黃芪、茯苓、生薑、大棗、炙甘草。
結果患者複診時,耳鳴聲減小了,胸悶現象減輕。原方稍作加減,繼續投用。患者狀態進一步好轉,到最後,患者諸症悉平,耳鳴沒有了,精神狀態和心情都好了,看上去好像換了一個人。
其實患者就是典型的氣滯血瘀和脾胃虧虛。方中當歸、丹參,用於活血化瘀。鬱金、橘皮,用於疏肝理氣。行氣活血的意圖,很明顯。酸棗仁,養肝止血而安神。桂枝,溫通心脈而行氣血。在這個基礎上有黃芪、茯苓、生薑、大棗、炙甘草,這些是健脾益氣,固護後天之本,是重點補脾。另外桂枝這個時候還可以溫補脾陽。
藥方一個是活氣血以治標,另一個是補脾,以治本。脾好了,病就容易治、容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