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通 通訊員 黃飛
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情況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2019年達50.2%。近年來,除了約半數的兒童青少年成為「眼鏡一族」,成年群體中,不戴眼鏡也更顯得獨樹一幟。不過,隨着大眾對眼部健康的關注,包括近視在內的各種眼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漸漸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濟南明水眼科醫院角膜屈光科作為濟南市重點專科,至今累計成功實施近視手術20餘萬例,幫助來自五湖四海的近視人士塑造了更為光明的未來。

仁心妙手+高新設備
助力青年學子圓夢
雷玉琳是濟南明水眼科醫院副院長、角膜屈光科主任,擅長多種屈光不正手術矯正。近年來,雷玉琳帶領科室先後榮獲「濟南市青年文明號」、Smile手術質量貢獻獎、中國Smile手術貢獻獎等榮譽稱號。
每年夏天既是青年群體集中做眼部手術的高峰時期,也是雷玉琳最忙碌的日子。作為一名沉浸眼科多年的醫者,幫助每一位就診人員找到一條更為光明的出路,是她給患者的承諾。
兩年前,即將高考的林華(化名)為了將來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來到了濟南明水眼科醫院做眼部檢查。經檢查發現,不同於普通的近視或弱視學生,林華兩隻眼睛存在極大的視差。「我們對他做的初步測試顯示,他的右眼為正常眼,但左眼單眼遠視。」雷玉琳介紹,林華的左眼視力即使在戴眼鏡的情況下,也只能達到0.2的視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手術不能改變弱視的狀態,但可以改變眼睛的屈光狀態,讓兩隻眼睛更為平衡,讓他日後用眼更為舒適。」本着醫者仁心與對患者負責的理念,雷玉琳並沒有倉促地對林華進行手術,而是給他充分的考慮時間,為自己的未來做主。
值得欣慰的是,反覆思量的林華在接受屈光手術後,還在雷玉琳的指導下開展弱視訓練。「後來這名學生也成功通過了體檢,朝着自己的夢想邁進了一大步,作為醫生也非常欣慰。」雷玉琳說。
據了解,每年為高考學子實現摘鏡夢想的過程中,除了雷玉琳及科室同事的仁心妙手,還少不了各類高新設備的加持。明水眼科醫院角膜屈光手術中心配備有國際先進的術前檢查設備以及手術設備,依靠四套飛秒激光、四套準分子激光系統,手術量常年在省內保持領先,先後開展了十餘種近視矯正方法,多種手術方案的設計,優勢互補,滿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科普宣教+手術減免
唯願世間人無病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是中國醫者傳承千百年的醫學理念。為了保障更多青少年不再擁有「戴鏡」的煩惱,也讓家庭困難人群不再為「摘鏡」而焦慮,濟南明水眼科醫院近年來還為家庭困難但有「摘鏡」需求的就診群體減免部分手術費用,讓更多青年能夠遠離近視的困擾。
「醫院本身就具有一種天然的公益性質,因此我們會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中小學生的視力篩查而言,我們醫院每年都會為孩子們進行免費篩查,並且組織志願服務隊到不同地區開展科普宣教工作,呼籲大家重視眼部健康。」雷玉琳說。
在兒童青少年之外,農村老年人也是明水眼科醫院格外關注的群體。據了解,醫院承擔著濟南市章丘區的防盲治盲工作,會定期面向濟南南部山區等交通偏遠地區開展防盲篩查、普查工作,併購置防盲手術車,縮短群眾檢查流程。
在「防」與「治」之外,針對近年一部分人對屈光手術的誤解,雷玉琳也積極把握各種機會開展科普講座。「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言論,認為『眼科醫院的醫生自己不做屈光手術』,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認知誤區,或者叫倖存者偏差。」雷玉琳介紹,屈光手術並非適合所有群體,一些人因為眼睛度數太高、角膜薄、角膜不健康等因素,不宜進行手術。「屈光手術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技術越來越成熟,創傷越來越小,完全可以放心。」但雷玉琳也提醒大家,做完手術不能一勞永逸,任何年齡段的人群在手術後都要注意保護眼睛,只有在正常用眼的情況下,「摘鏡人」的視力、屈光狀態才會比較穩定;如果術後仍舊不加節制地用眼,還會存在再次近視的潛在風險。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