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2022年12月10日21:38:15 健康 1958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進入12月份之後,全國各地紛紛「解封」和優化防控措施,好是真好起來了,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在擔心,也不知道外面誰是「羊」了,自己外出時就要嚴格做好防護,一般的口罩就不安全了,更要戴上N95口罩了。

其實,真不是那麼一回事。戴什麼口罩,是有學問的,並不是防護等級越高,對人就越好。反而,不恰當地戴口罩,也會對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2022年8月29日,中國大連一大爺因坐公交車時佩戴的是普通醫用外科口罩,沒有按規定佩戴N95口罩引發眾怒,車內有乘客大喊「缺德」,報警後,該男子被巡警帶下公交車。疫情中,魔幻的事就是層出不窮......

至於嗎?有這必要嗎?原來真是有規定——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之前,在2022年8月25日進行的2022年女排亞洲杯小組賽中國對伊朗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姑娘第一局戴着口罩比賽,時不時地要拿下口罩透口氣,狂喘着粗氣,結果第一局輸了。

後面三局,姑娘們拿掉口罩裸臉打比賽後,才以大比分贏了。這說明隊員們戴着N95口罩打比賽,確實已經給她們帶來了呼吸困難,導致了她們在運動中缺氧,難以發揮出正常水平。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疫情三年,戴口罩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方面,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的飛沫和氣溶膠裏面,可能會帶有新冠病毒。通常來說,戴口罩就是為了阻擋空氣中的飛沫和氣溶膠進入人們的呼吸道中~但是,也要注意,口罩該怎麼戴?戴什麼種類的口罩?還是有講究的——

目前基礎研究已經證實,在密閉空間內,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的氣溶膠和飛沫,能傳播病毒的最遠的距離,不會超過1.5米。也就是說,就是在空氣不流通的密閉空間內,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如果超過1.5米就安全了。通常情況下,只有在人群密集的封閉的室內公共場所,人們才需要戴口罩。

而在空氣流通的戶外,新冠病毒感染者呼出飛沫和氣溶膠,很快被空氣稀釋,只要人和人之間保持1米的距離就安全了。因此,通常情況下,人們在空氣流通的戶外,並不一定非要戴口罩,更不必非要戴上較貴且厚重的N95專用防護口罩。

普通外科口罩有三層式結構,可以阻擋近90%的飛沫,防護效果與N95相比,並不差太遠。但是,普通外科口罩的通氣性能,要比N95防護口罩好很多。所以普通人,在公共場所,戴上普通外科口罩就可以了,真沒有必要非戴上厚實的N95防護口罩。

2021年9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下發了(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1】96號)文件。明確規定了N95口罩,也就是醫用防護口罩的使用範圍:核酸採樣工作人員、新冠病毒感染者手術或者急診手術人員、確診病例定點隔離區工作人員、發熱門診工作人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工作人員、新冠病毒感染者轉運工作人員。除此之外,就算是在醫院裏,普通人也不需要佩戴N95口罩。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國家不規定讓大家都帶上N95口罩呢?

呼吸的過程,是先吸入新鮮空氣,空氣中一些微粒會被氣道纖毛擋住,然後,空氣在肺泡里進行交換,空氣中的氧氣和血液中血紅蛋白結合,並釋放出二氧化碳,最後再通過口鼻呼出含有二氧化碳的廢氣。戴着口罩,就會導致廢氣在口罩內和肺之間的循環加劇,使能夠吸入肺里的空氣中,氧氣濃度會比口罩外空氣中低。

而且口罩防護等級越高,通氣性越差,對人們的危害可能性就越大,輕者缺氧,嚴重的有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碳中毒」。而且長期不恰當戴口罩也會有副作用,會導致人缺氧,出現心率失常等問題,在一些肺功能不好的老年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人戴口罩,必然會導致缺氧,只是人們平時的活動,耗氧量並不大,人體可以代償,缺氧的感覺並不明顯。但是,只要加大了運動量,戴口罩導致缺氧的問題就會馬上凸顯出來,而腦缺氧,人就會出現危險。這在疫情初期,許多學校要求學生們在上體育課的時候也要戴上口罩,就出現過學生在跑步時當場昏倒的事。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也觀察到有人戴着N95口罩跑步時,出現了心臟驟停或猝死的悲劇。在醫學雜誌上,也可以搜索到不少這種猝死病例。疫情以來,世界各地也時有發生。當然,也不是每個人戴上口罩,都會感覺到缺氧,還要看個人體質。只不過疫情防控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健康,戴口罩也只是種手段而已,合適就好。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而且,新冠病毒除了經呼吸道傳播途徑,還有經手接觸公共場所的物體,或者病人飛沫留在手上,再摸到眼口鼻都是導致感染的途徑。

就算戴上了N95口罩,提高了口鼻防護等級,如果手上沒有做到規範的消毒措施,手的防護級別沒有跟上,再高級的口罩也算是白戴了~

「新10條」來了!普通人有必要戴N95口罩嗎? - 天天要聞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召開了新聞發佈會發佈《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也稱「新10條」。正式宣布:除特殊場所外不再查「兩碼一證」(健康碼、行程碼、核檢證明)!對於跨地區流動人員也不再查驗,不再開展"落地檢"。

同時,要求全國各地要按照精準落實。小步不停步,持續優化防控......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 天天要聞

讀這本書!健康的習慣也可以很輕鬆

人類的壽命更長了,但生活質量也更好了嗎?數據顯示,如今患慢性疾病的人數量眾多,人們的生活質量堪憂。如何做出微小的生活習慣改變,讓身體年齡比實際更年輕?如何讓提升你的健康壽命,既要活得長,更要活得好?如何從零開始學做人生的健康規劃,讓你從容不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 天天要聞

中老年人普遍肝血不足,煮粥時加點它,能緩解眼乾、失眠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眼睛乾澀、打不起精神,晚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明明白天也沒熬夜、也沒喝咖啡,卻總是覺得腦子像糊了一層漿糊——這可不僅僅是「年紀大了」那麼簡單。中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一旦肝血虧虛,身體就像缺了一桶「潤滑油」,眼睛乾燥、睡眠難安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 天天要聞

「1+1>2」,降壓藥聯用的隱藏技能,你用對了嗎?

有位朋友跟華子說,他現在服用替米沙坦,但是血壓控制的不理想,是不是需要加大劑量或是換成其他降壓藥物,比如氨氯地平呢?華子告訴他,增加劑量或是換藥,都不算最好的選擇,其實可以考慮在替米沙坦的基礎上,增加氨氯地平進行聯用,很可能會出現「1+1>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 天天要聞

同濟醫院黨政領導深入調研科技創新進展 加速創建國家醫學中心

極目新聞通訊員 童萱攝影 陶繼東5月5日,同濟醫院黨委書記唐洲平、院長鬍俊波率隊深入光谷生物園科創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同濟醫院在此推進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情況。同濟醫院科創成果、科創產業的積極推進,不僅是同濟醫院在綜合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征程中的關鍵一環,更是醫院肩負科技創新自立自強使命,積極融入國家...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 天天要聞

為什麼一到夏天,手上就長透明小水泡

夏天來了,很多人手上會長一些透明的「小水泡」,雖然不疼,但是癢到讓人懷疑人生,一不小心撓破後,裏面會流出一些液體。這些既影響美觀又奇癢無比的小水泡,到底是什麼?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 天天要聞

馬上評|子宮肌瘤驚現男性患者,如此論文何以一路綠燈?

涉事論文於2017年6月發佈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圖/電子雜誌截圖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引發廣泛關注。論文中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男性會患子宮肌瘤?該論文被指「過於離譜...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 天天要聞

去了日照8次,我的建議是...

誰懂啊!去日照玩了一趟,3天花了不到1000塊。日照的景點多數都免費,只要提前做好攻略,真的很適合學生黨窮游~景點也很集中,但是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建議參考本攻略~去日照玩3天行程安排:Day1:萬平口3號門-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大泉溝漁港-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公園Day2:燈塔廣場-巧克力漁家-日照科技館-日照海洋公...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 天天要聞

山大齊魯醫院回應「子宮肌瘤男性患者」論文

近日,一篇題為《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的情緒和生活質量臨床應用效果》的論文,被網友廣泛議論。論文稱「選取了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子宮肌瘤男性患者」引發質疑。據報道,上述論文2017年6月發佈在《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誌,在線公開時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