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里,風濕病就是關節痛,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風濕性關節炎,其實這是民間的一種叫法,它泛指風濕病引起的關節痛,很多人也就認為關節痛了就是得了風濕病。
中醫經典《素問·痹論》將以關節肌肉疼痛、腫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稱為「痹」,又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指出痹病的致病原因是外來的風、寒、濕三種邪氣,所以關節疼痛在中醫里也就稱為「風濕」、「痹病」。這類疾病一般理化檢查多是正常的,患者的主觀感覺較明顯,是一種狹義的風濕,為了與下面要說的風濕病區分,有時也稱為「中醫風濕病」。
但咱們現在所稱的風濕病是西醫風濕病,全稱為風濕免疫病,它具有慢性漸進性、反覆發作、異質性、多系統、多器官、多有複雜的生物化學和免疫性異常等特點,包括了10大類兩百多種疾病,常見的有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痛風、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皮肌炎、風濕性多肌痛、硬皮病、血管炎,看名字就知道這些疾病並不僅僅只有關節痛,不知道你聽說過幾種,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這些疾病大部分都會出現關節痛的表現,但絕不僅僅只是關節痛,以關節痛為主要表現的常見風濕病有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痛風,下面為大家簡單做個介紹。
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又稱為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很多人都聽過骨質增生,它與人體的衰老有着密切的關係,很多老人都可能伴有骨質增生,自然而然易得骨關節炎。有數據顯示,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常見於遠端指間關節和負重關節膝關節。
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常表現為小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疼痛,多具有對稱性,但早期不對稱的也較常見。類風濕關節炎約80%發於35~50歲的人群。因其發病與遺傳、環境、感染、免疫有着較為複雜的關係,目前臨床尚無法根治,只能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維持關節功能,預防殘疾。
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多表現為脊柱、骶髂關節等中軸關節病變,也可見於膝關節、踝關節等其他外周關節。目前病因不明,普遍認為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該病多發於男性,多在40歲以前發病,嚴重者可導致脊柱和關節畸形,甚至殘疾,從而影響患者日常生活。
反應性關節炎
反應性關節炎是因腸道系統、泌尿系統等關節外感染因子觸發的炎症性關節病變。因此降低感染髮生率、提高免疫力對該病防治有一定作用。
痛風
患過痛風的人都會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因為它疼起來真要命。痛風是因尿酸鹽結晶沉積引起的關節炎。多為急性單個關節痛,典型癥狀是大腳趾突然紅腫、疼痛,痛時「痛不欲生」,病程可持續約一周,其後緩解,像一陣風一樣過去,因而叫「痛風」,極易複發。
今天就介紹這麼多,歡迎大家留意交流!#頭條創作挑戰賽##好醫生為健康護航##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