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血糖最新標準:不同年齡要求不一樣,或許你的血糖並不高

2022年10月14日18:14:31 健康 1703

目前,我們國家糖尿病人群已經高達1.3億,排名世界第一,其中90%是二型糖尿病患者。更為可怕的是,在廣大人群之中有將近4成人,不知道自己平常的血糖水平,以及有將近7成的人,發現血糖升高以後沒有控制達標。最終增加了患者發生腦梗死、心肌梗死、腦出血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一、不同年齡的人群,血糖的要求不一樣

對於正處於發育階段的青少年,由於每天消耗的能量比較多,他們的空腹血糖可以維持在3.9-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低於7.8mmol/L。

對於40-60歲的中年人群,由於生活壓力非常大,日常飲食非常不規律。所以,他們的空腹血糖可以維持在4.4~6.1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該小於8.0。

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體內的胰島素和各種代謝激素分泌也逐漸下降。因此,他們的空腹血糖可以控制在6.1~7.0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可以控制在8.0~10.0之間。

對於年齡在75歲以上的人群,由於體內的胰島素分泌已經非常少了,血糖容易升高,但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又容易出現低血糖。所以,他們的空腹血糖可以維持在7.0~9.0左右,餐後兩小時血糖可以控制在8.0~11.0之間。

2022血糖最新標準:不同年齡要求不一樣,或許你的血糖並不高 - 天天要聞

二、哪些人群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不會無緣無故找上一個人,而容易出現血糖升高的情況,主要見於以下幾類人群:

一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跟遺傳具有一定關係,尤其父母雙方均是糖尿病的患者,子女發生糖尿病的概率高達50%。所以,對於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好飲食,多進行體育鍛煉。

二是,肥胖人群。有數據表明二級糖尿病中約有60%~80%的人群,在發病之前有不同程度的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體重超標、肥胖會加重胰島細胞的負擔,從而造成胰島素抵抗,最終導致糖尿病的發生。因此,想要預防糖尿病,應該先從控制體重,少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開始。

三是,年齡在45歲以上,生活不規律的人群。糖尿病發病其實跟年齡成正相關,隨着我們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的代謝能力下降、各種器官的衰竭、胰島素分泌減少,都會導致血糖的升高。

尤其,對於那一些年齡在45歲以上,精神壓力過大,長期暴飲暴食,熬夜久坐,作息不規律的人群,容易發生糖尿病。

2022血糖最新標準:不同年齡要求不一樣,或許你的血糖並不高 - 天天要聞

對於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等代謝紊亂的人群,國家衛健委是建議大家應該,從35歲開始就應該注意好自己的血糖變化。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堅持這四點:能安穩睡個好覺,讓「失眠焦慮」不見蹤影? - 天天要聞

堅持這四點:能安穩睡個好覺,讓「失眠焦慮」不見蹤影?

深夜輾轉反側時,你是否發現自己的大腦成了永不停機的放映機?白天被忽略的煩惱、未完成的計劃、突如其來的焦慮,在黑暗中輪番上演。全球超3億人正在經歷失眠困擾,這個數字背後藏着現代人共同的生存困境——當生活節奏超越生理極限,我們該如何馴服這匹脫韁
低估了「放縱餐後補鉀」,瘦了26.6斤,掉秤真爽 - 天天要聞

低估了「放縱餐後補鉀」,瘦了26.6斤,掉秤真爽

上個月有個客戶找我訴苦,說連續三周嚴格管理飲食,結果周末陪孩子吃了頓烤肉自助,第二天體重回到原點。她氣得想放棄:「我連烤肉醬都不敢多蘸,只吃了五片牛肉,憑什麼?」翻了她三天的飲食記錄,發現她吃完烤肉後正常吃飯。問題就出在這兒——放縱餐後沒及
體重從129減到95,發現一個掉秤更快的方法:早晚餐倒置 - 天天要聞

體重從129減到95,發現一個掉秤更快的方法:早晚餐倒置

上個月接待了一位35歲的客戶林女士,她每天早晨啃兩口麵包就趕地鐵,晚上回家總想「犒勞自己」,紅燒肉配兩碗米飯吃到撐。白天忙得沒空吃夠,晚上卻總控制不住量,半年下來褲腰越來越緊。我讓她試着把早餐和晚餐的吃法倒過來,兩周後她告訴我:「現在早上能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械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 天天要聞

73歲食管癌患者時隔3個月重獲「吃飯自由」,機械人精雕細琢創造生命奇蹟

極目新聞通訊員 張曉美 丁燕飛「家父當時病情複雜且危急,在您精湛的醫術、果斷的判斷和團隊默契的配合下,歷經11個小時,手術順利完成,術後恢復遠超預期!」5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胸外科主任醫師胡衛東的辦公桌上,一份紅紙打印的感謝信與定製水晶獎盃並置而立。這是73歲的食管癌患者陶先生(化姓)在手術後一個多星...
康緣養生谷退回老人「違約」被扣除的3萬元 此前交涉中曾霸道地稱:不服,就去法院起訴 - 天天要聞

康緣養生谷退回老人「違約」被扣除的3萬元 此前交涉中曾霸道地稱:不服,就去法院起訴

揚子晚報網5月22日訊(記者 萬凌雲)「謝謝你們紫牛新聞,揚子晚報我們一直都看的!」22日下午近4時,當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撥通南京王老先生的電話時,老人一個勁地致謝。就在下午1時許,老人剛剛從康緣養生谷南京辦事處,領回了自己被扣的3萬元現金。5月21、22日,紫牛新聞、揚子晚報相繼報道了王老2024年4月交付10萬元...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

出現抑鬱表現,就是得了抑鬱症嗎?| 科普時間當面對一些生活壓力事件時,我們會出現低落、沮喪的抑鬱情緒,如果情緒加重,還會出現一些抑鬱癥狀,例如失眠、易疲勞等。這時,有些朋友就會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介紹一種最「物美價廉」的養心方式 - 天天要聞

介紹一種最「物美價廉」的養心方式

靜坐,是最值得提倡的養心方式。靜坐的時候,人的神志是清醒的,只是心神不動、沒有雜念而已;身體這時候將進入與深度睡眠類似的狀態:呼吸變得緩慢深長、心跳減速、體溫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