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
關節炎是世界頭號致殘性疾病
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但當被膝關節炎折磨多年
除了關節置換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也許這個來自我院關節中心的患者的故事能幫助到你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感謝三院關節中心,現在我的腿不疼了,而且還變直了!」來自澳門的患者李阿姨(化名)激動地說。
據悉,李阿姨在我院關節中心就診前,已被膝蓋疼痛折磨了10多年,到處求醫都被告知需要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李阿姨雖然身體康健,但因膝蓋的疼痛,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又因為擔心關節置換手術術後各種併發症,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手術。直到聽說廣中醫三院關節中心有微創保膝手術治療膝骨關節炎的先例,她想着或許還有不做關節置換手術就能解決問題的機會,經人介紹,最後走進了我院關節中心保膝團隊主治醫師李朋的診室。
在診室,李朋對李阿姨進行了詳細查體,李阿姨左膝關節內翻畸形嚴重,影像顯示李阿姨的膝關節骨關節炎非常嚴重,儘管外側間室和髕股關節完好,但是內側間室退變明顯,內翻角度達28°,用通俗的話來說,李阿姨的左腿變羅圈腿了。
▲患者術前外形
▲下肢全長X線,左側嚴重內翻畸形
隨後,關節中心保膝團隊副主任醫師陳雷雷、餘存泰對李阿姨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一致認為李阿姨左下肢畸形主要來源於關節外,非關節內的磨損退變所致。李阿姨不僅有股骨側畸形,且脛骨側也存在畸形。
專家指出,當股骨和脛骨均存在畸形時,如果僅通過單一脛骨側截骨或股骨側截骨來矯正這類畸形,可能矯正不充分,殘留內翻畸形,也可能會導致術後關節線發生非生理性傾斜,使得關節表面軟骨遭受的剪切力增加。長期的剪切應力會使得軟骨超過其承載負荷的極限,造成軟骨面的損傷,加快骨關節炎的發生和進展。此外,關節線傾斜還可能引起膝關節周圍韌帶的鬆弛,從而在負重時容易產生不穩定感。
因此,結合患者具體病情,保膝團隊為患者制定了個性化精準保膝治療方案:左膝關節同時進行股骨遠端截骨術(DFO)和脛骨近端高位截骨術(HTO),以此矯正左膝嚴重內翻畸形,更好地恢復關節力線和膝關節的正常解剖角度,以達到保膝目的。
關節中心保膝團隊陳雷雷、餘存泰、李朋醫生術前根據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精確計算矯正角度,以便制定最優截骨方案,精準高效完成左膝關節股骨遠端截骨術和脛骨近端高位截骨術。術後,根據患者體質及中醫辨證,制定了中醫藥口服、外用聯合中醫手法及功能鍛煉的個性化康復方案。
「很多醫生讓我做膝關節置換手術,我一直恐懼不能接受,沒想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開展的微創保膝技術不但可以解決膝蓋疼的同時,保留了我自己的關節,術後還有完善的中醫藥康復治療,感覺自己恢復的很快,給三院保膝團隊點贊。」術後的李阿姨為我院關節中心保膝團隊舉起了大拇指。
▲李阿姨術後膝關節外形,左下肢變直了
▲左下肢全長X線力線恢復
保膝專家來科普
保膝治療發展趨勢
膝關節炎是常見的慢性骨關節病,嚴重影響中老年肢體功能、生活質量,當膝關節骨關節炎發展到晚期,關節軟骨全層磨損,關節間隙嚴重狹窄時才考慮膝關節置換術。
在關節炎的中早期階段,患者年齡相對較輕(<60歲)時,採用膝關節周圍截骨術,可以達到有效治療,並大大降低未來進行全膝關節置換的幾率。根據目前的文獻統計,脛骨高位截骨術後第一個10年的滿意率與全膝關節置換持平,而在第二個10年內,因病情進展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的比例約為15%,也就是說術後20年內,85%的患者不再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目前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重度骨關節炎的有效手段,但常常也合併相應的併發症,如假體感染、假體周圍骨折、假體磨損、鬆動,導致後期翻修困難,影響預後,同時醫療費用支出也相應增加。對這些問題的深入認識,促進了保膝理念的發展,對於膝關節的治療以保膝和換膝的階梯化治療方案。脛骨高位截骨術(HTO)、股骨遠端截骨術(DFO)、單髁置換術是膝關節保膝治療的重要方式。
相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周圍保膝截骨術有以下6點優勢:
1.完整保留原裝膝關節,手術完全在膝關節框架之外進行,關節的軟骨、韌帶完全保留,關節原有的運動模式也被完整保留;
2.可最大限度精準而有效的糾正下肢力線的異常,矯正「羅圈腿」或「O」型腿;
3.可恢復患者對運動功能的渴望與需求;
4.HTO未去除任何膝關節外骨量,為患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裝下肢;
5.術後功能鍛煉痛苦小,康復周期短;
6.手術切口、出血量及創傷均明顯小於全膝關節置換。
關節中心保膝團隊優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是廣州市較早開展保膝治療的醫院之一,隨着我院影像學、數字骨科的發展,關節中心可以在術前進行截骨計劃以及模擬截骨矯形,能夠解決骨科手術中的部分難題。
隨着我院數字骨科工作室的發展,關節中心將在骨科精確術前規劃、個體化手術等方面開展大量工作,尤其在保膝截骨術中,通過術前設計截骨部位及矯正角度,個性化制定截骨模板,使保膝手術更為精準、微創。
科室介紹
骨一科(關節中心關節科)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中心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東省中醫重點專科,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髖關節研究中心、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依託的臨床科室,包含關節科和運動醫學科兩個專業,是國內開展關節手術數量最多、治療手段最豐富的科室之一。
診療範圍
成人及兒童骨壞死、骨關節先後天畸形、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強直性脊柱炎累及四肢關節、骨關節感染、骨與軟組織腫瘤、中青年股骨頸骨折、四肢各大關節(肩、肘、腕、髖、膝、踝)軟骨、韌帶、半月板、關節盂唇、肩袖等運動損傷等。
特色醫療優勢
○ 以股骨頭壞死為主的髖關節疾病保髖診治。關節中心擁有30餘年、數萬例的臨床經驗,形成了系統的、具有創新性的預防、早期和準確診斷、以中醫藥為主的綜合保守治療、保留自身髖關節的保髖手術治療的綜合防治體系,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在保髖研究領域一直處於國內引領的地位,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使年輕患者得以避免或大大延緩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階梯治療。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損害,關節中心階梯式採用中醫藥為主的單純藥物治療、綜合保守治療、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改變關節負重力線(部位)的截骨手術治療、部分關節置換手術到全膝關節表面置換手術治療,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提供了更加全面、精準的治療手段,提高了臨床療效。
○ 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單位之一。近年來,關節中心開展關節置換手術量居省內前列。科室近年也積極推廣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加強無痛病房建設,同時將中醫「整體觀念」與之結合,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使患者在手術後局部與全身功能得以同步、快速康復,同時降低感染、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的發生率。
○ 關節鏡微創手術。關節中心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已十餘年,廣泛用於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及踝關節等部位的運動損傷和疾病治療,年均手術量逐年增長。關節中心已經廣泛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多發韌帶損傷一期重建、肩關節巨大肩袖損傷組織瓣移植修補、肩關節習慣性脫位Latjet手術、髖關節盂唇修補及骨贅清除等高難度手術。關節鏡微創手術大大減少了手術創傷,局部更加美觀,加快了術後的康復進程,療效更加滿意。
專家介紹
陳雷雷
副主任中醫師、博士
關節中心關節科副主任,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廣東特支計劃」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
擅長
師從我國著名股骨頭壞死專家何偉教授,擅長股骨頭壞死、小兒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及其他髖部病變的保髖治療;膝關節炎、膝關節內及關節外畸形的保膝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色素沉着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血友病性關節炎等關節炎疾病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初次複雜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微創單髁關節置換及人工關節翻修等。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五上午股骨頭壞死專病門診
骨傷科分院:周四、周日上午
餘存泰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2022年2月起,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骨傷研究院)關節中心特聘專家。
專註於髖、膝關節外科臨床工作和人工全髖關節、全膝關節置換手術25年,專註於膝關節退化性、類風濕性、創傷後性、感染後性疾病綜合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27年。
出診信息
總院:周日上午
李朋
主治醫師
擅長
診治各種髖膝關節疾病,尤其初次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膝關節病的階梯治療、保膝治療(單髁、HTO及保守治療)、人工關節置換術後快速功能康復、術後疼痛及術後感染的規範診治、髖膝關節置換術後翻修等。
出診信息
骨傷科分院:周日全天、周一下午
總院:周四上午 201
供稿:李朋 | 初審:陳雷雷
排版編輯(實習生):王雲燕
文字編輯:葉美琪 | 校對編輯:李龍浩
審核:王劍 | 審定發佈: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