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全媒體記者 林寶珍
「醫生,我兒子頭暈、頭痛,在家電子血壓計都量不出來,趕緊幫忙看看!」日前,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心內科林建珍副主任醫師的門診,來了一對母子,患者是不到30歲的年輕男子小張(化名),身高1.73米,體重竟達200斤,血壓高到「爆表」,醫生用水銀血壓計多次測量血壓最高達260/140mmHg!
這種情況容易出現高血壓急症,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腦血管意外!林醫生趕緊安排小張住院治療。經過監護下靜脈泵入降壓藥,小張的血壓逐漸降到安全的範圍,並過渡到口服藥物治療。
9月29日是第23個世界心臟日,主題為「萬眾一心」,意在提高公眾的心血管健康意識,倡導心血管病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減少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四高」小伙血管鈣化
林建珍副主任醫師詳細詢問病史才得知,小張父母來自北方,飲食一直都比較重口味,喜歡咸油甜辣,父親有幾十年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病史,小張在5年前也發現血壓開始變高了,血壓在150-160/90-100mmHg左右。社區醫生建議小張改變生活方式,並開始口服降壓藥治療,但父母不能接受的這麼年輕就吃降壓藥,他本人也沒有意願改變生活方式,就一直「視而不見」,加上是個「宅男」,上班在辦公室,下班就在家玩遊戲、追劇,這兩年體重是一路猛進至200斤大關。
入院後經過詳細專科檢查,發現小張除了肥胖,血脂、血糖、尿酸都開始變高了,明顯出現代謝異常,腎功能也出現了損害,心臟彩超提示心肌出現肥厚了。更重要的是,通過心臟CT掃描看到,他的心臟血管壁長出大小不一的「石頭」——血管出現鈣化了。
小夥子的冠狀動脈多處鈣化了,在心臟CT下像白色的「石頭」
冠脈鈣化的年輕人並不少見
「血管鈣化失去彈性,容易出現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心血管病。」林建珍副主任醫師介紹,90%冠心病患者的冠脈存在鈣化,且鈣化程度和冠脈狹窄程度呈相關,「過去,大家認為這種情況多出現在老年人身上,現在很多中青年也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尿酸異常、慢性腎臟病等,冠脈鈣化的人群也不少見。」
而小張的冠脈鈣化就是因為多年的肥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尿酸等危險飲食,而且沒有及時干預所導致。通過溝通和健康教育,林醫生給小張開出一套心臟康復處方:包括藥物降血壓、調血脂、降尿酸和控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的營養處方,以及安全有效的精準運動處方等。小劉的危險因素得以控制。
預防心血管疾病 從健康生活做起
9月29日是第23個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眾一心」,意在提高公眾的心血管健康意識,從源頭上預防心血管病發生,同時強化心血管病二級預防,科學規範診療心血管病,從進程上延緩心血管病發展。
那麼,我們日常如何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預防冠脈鈣化的出現,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呢?林建珍醫師提出了5點建議。
1.平衡膳食習慣:根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普通成人每日谷薯類食物250-400g,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魚禽蛋200-350g,奶類300g。食鹽攝入小於5克/日,膽固醇小於300g/日,避免反式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供應能量控制在50-55%。
2.堅持身體活動: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騎單車、跳繩、廣場舞、太極拳等;結合隔天一次的抗阻訓練,包括彈力帶、健身器械等。
3.合理控制體重:成人男性每日熱量攝入控制在1200-1500大卡(女),1500-1800大卡(男),肥胖人群每日熱量減少500卡左右,控制體重指數(BMI)<24千克/米2,腰圍小於85厘米(女)、90厘米(男)。
4.戒煙和限酒:吸煙和接觸二手煙均增加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戒煙5年後心血管病風險可恢復正常水平。過量飲酒增加心血管病風險,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25克,女性/15克。酒精量=酒瓶標識酒精含量×飲用量(ml)/100×0.8。
5.健康睡眠和心理:睡眠紊亂和包括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每日保持7-8小時充足的睡眠時間及良好的睡眠質量。保持樂觀的情緒,出現心理壓力時克通過傾訴、運動、就醫等及時解壓。
最後,林醫師提醒,如果已經出現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一定要重視並及時就醫,不要有「視而不見、等一陣再說」等僥倖心理,避免延誤病情。
本文為海峽都市報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
編輯:肖肖
實習生:賴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