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重症醫學科應用ECMO成功救治一例罕見的嗜鉻細胞瘤並發兒茶酚胺心肌病患者。
ECMO又名體外膜肺氧合,被譽為救命「神器」,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為原發病的治療創造機會。該病例的成功救治,體現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標誌着該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
資料圖
前不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接收了一名病情危重的孕婦。患者被送至急診科時已昏迷,血壓也測不到,重症醫學科隋偉男醫生和急診科醫生對患者進行了緊急處置後立即轉至ICU。
在ICU,重症醫學科趙愛超、禹江濤、張春勇等多名醫護人員已經就位,經初步搶救治療,患者血壓有所回升,但心排量低,心率達到每分鐘180次,超聲顯示左心室運動明顯減弱,射血分數僅30%。
經多學科會診,初步考慮患者為爆發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在對強心藥物反應不佳、病人情況逐漸惡化的情況下,該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夏建光決定立即實施VA-ECMO輔助治療。
在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完成了ECMO的預充、動靜脈穿刺置管、連接和運轉,隨即病人的血壓、心率、氧合明顯改善,乳酸明顯降低。
為了隨時調整患者凝血狀態及ECMO支持力度,趙愛超醫生通宵守護在病房,隨時根據病人的指標調整設備參數,確保病人安全。
救治過程
然而,就在成功應用ECMO的第三天,患者血壓出現過山車式波動,忽高忽低。重症醫學科團隊意識到,病人的病情可能還有其他原因的存在。經過腹部強化CT檢查,醫生在患者的左腎上腺部位發現了腫物,高度懷疑嗜鉻細胞瘤的可能。經過外送血兒茶酚胺檢測,患者確診為嗜鉻細胞瘤並發兒茶酚胺心肌病。
隨後,經過5天的對症治療和ECMO輔助,患者血壓逐漸平穩,心臟運動明顯改善,射血分數超過50%。
經過綜合評估,患者順利撤離ECMO。撤機後,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在第9天,患者又成功脫掉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又經過48小時觀察,患者轉入泌尿外科,準備條件成熟後行左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經產科醫生評估,患者體內胎兒目前狀況良好。
「ECMO技術是國際公認的重症醫學領域頂級急救技術,代表着醫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水平,也是終末呼吸、循環衰竭患者最後的希望。」夏建光說。
延伸閱讀
兒茶酚胺心肌病在嗜鉻細胞瘤患者中發病率約 11%,若合併心源性休克,病死率高達 24%~33%。患者心肌病早期快速進展,又迅速恢復,發病機制可能與兒茶酚胺直接作用導致心肌頓抑有關,嗜鉻細胞瘤兒茶酚胺長期升高導致β腎上腺能受體下調,心肌收縮單位數量減少,也可能通過增加心肌耗氧量、誘導冠狀動脈痙攣和內皮損傷導致微循環功能障礙引起心肌頓抑。循環兒茶酚胺濃度下降後,解除抑制,心功能可能迅速恢復。嗜鉻細胞瘤可引起兒茶酚胺心肌病,但對於初診以心肌損害為主要表現的患者,如無明顯血壓波動,臨床診斷困難。在患者心肌頓抑而引起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時,VA-ECMO的輔助可以減輕心臟負擔、穩定血流動力學,幫助心功能的恢復,使病人轉危為安。
科室介紹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重症醫學科現有醫生13名,均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學歷,正高1名,副高1名,主治醫師10名,住院醫1名。高素質護理人員25名。在新冠疫情中經歷過歷練,是一支團結、有凝聚力的集體,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從嚴重的複合傷、重型顱腦損傷、急性重症胰腺炎、嚴重的膿毒症休克、心源性休克到羊水栓塞所致DIC,幾乎所有類型重症病人的成功搶救經歷磨鍊了這支隊伍。
在團隊作戰的基礎上,該院重症醫學科又細分亞專科,根據每個醫生的特長,有針對性地派出進修學習,使他們在重症呼吸、重症腎臟、重症心臟、重症神經、重症超聲、重症感染及重症營養等亞專科方面各有所長,成為各自方向的專家,並在重症醫學科內融合成合力,提高複雜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來源: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