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於鑫益)「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國慶節前夕,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前診斷中心會議室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醫護人員和家長拍着手唱着歌,給一對雙胞胎男童度過了他們難忘的4歲生日。「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謝謝你們!」看到這對健康成長的雙胞胎寶寶,正在給每一個醫護分發生日糖果,大家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誰也不會想到,4年前,他們出生時需要30多名醫護的生命接力——穿越「生死門」 ,拯救「腹裂」胎兒。
喜懷雙胞胎,檢查發現一胎兒「先天性腹裂」
2018年3月,29歲的武漢姑娘佳寧(化名)喜懷雙胞胎,但是在知道這個好消息的同時,另一個壞消息也隨之而來,B超發現其中一個胎兒腹部有條長約1.3厘米的裂口! 憂心忡忡的佳寧便立刻慕名找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首席專家張元珍教授求助。張元珍教授認真查看後診斷,孕11周的佳寧懷的雙胎其中一胎兒患的是腹裂,屬於先天性腹壁缺損、伴有內臟自缺損處脫出的罕見畸形,發生率不到萬分之三。面對佳寧腹中的兩個胎兒,首先需要排除遺傳方面的異常。
產前診斷的手段很多,選擇方法和時機很重要。在明確了胎兒結構異常後,張元珍教授按產前管理規範,啟動產前診斷流程,安排佳寧在檢驗科細胞和分子遺傳實驗室完成了胎兒染色體及基因檢測,基本排除了胎兒遺傳物質異常。這項檢查對後續的臨床決策給予了重要的支撐。「根據現有的方法檢查,未發現兩個胎兒其他異常,但隨着孕期增加,還可能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風險,比如流產、早產等,萬一胎兒在腹中夭折,也會給另一個健康寶寶帶來致命危險。」
雙手撫摸着腹中的雙胞胎,佳寧夫婦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經過反覆斟酌,再三權衡利弊,最後決定接受醫生的建議,在中南醫院婦兒醫院完成這場生命的博弈。
多學科團隊共努力,91分鐘順利穿越「生死門」
2018年9月底,經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兒醫院產前診斷中心、小兒外科、產科、麻醉手術科、超聲影像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團隊傾力護航,佳寧在醫院平安誕下雙胞胎。
兩個手術間同時啟動,患腹裂的小寶一出生就被轉入隔壁手術室,當時孩子腹部的裂口長達3.5厘米,大小腸從裂口處脫出約60公分。為了盡最大可能提高孩子的存活率,兒外科張文教授帶領手術團隊爭分奪秒,從孩子娩出到手術完成僅用時91分鐘。術後經過新生兒科接力精心護理,小寶接連成功闖關,於2018年10月1日脫離生命危險。
「懸了幾個月的心終於放下了!我們都為你和孩子感到驕傲,手術成功離不開每個環節的配合,醫學的發展更離不開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出院前,張元珍教授和專家團隊向佳寧一家表示祝賀。
四年暖心守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出院後,中南醫院婦兒醫院的醫護也一直在關心着這對雙胞胎的成長,每當遇到育兒、保健知識方面的困難,佳寧也會積極向她們尋求幫助,「在我們心裏,她們就像家人一樣,是伴着孩子一天天長大的。」
寶寶4個月大時,佳寧和丈夫帶着他來到中南醫院婦兒醫院進行複查,結果表明:不僅手術傷口恢復得很好,體檢和兒童生長發育測評也顯示,寶寶的身體各方面指標均為良好。為了表達心意,他們特別定製了三面錦旗送給參與寶寶救治的醫療團隊,每面錦旗上都寫着:白衣天使,是你們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開啟了心的希望。
「這次來,我們更是早早就做好了準備,還特意將孩子4年的成長做了相冊送給恩人們!既是感恩,也為分享喜悅。」 雙胞胎媽媽佳寧表示,每每想起4年前這段經歷,非常感謝中南醫院婦兒醫院和產前診斷團隊的醫護人員一路的支持和護航,將孩子平安健康送到自己手上。據悉,我國每年約20~30萬先天畸形兒出生,加上出生後數月和數年才顯現出來的缺陷,先天殘疾兒童總數達80~120萬,約佔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自三孩政策全面放開後,高齡產婦比例明顯增加,胎兒發生出生缺陷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專家提醒,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是攔截「問題寶寶」的關鍵防線。孕婦尤其是高風險人群,一定要重視。 「當醫生通過詢問你的既往孕產史、此次妊娠經過,或者產前篩查的結果,綜合分析後明確告知你為高風險人群時,應該儘快去有產前診斷資質的醫院做諮詢,決定下一步是否需要做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