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通應,所以秋季尤其應注重養護肺臟。
中秋過後早晚氣溫相對涼爽,正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好時候,適宜開展各種運動鍛煉,如跑步、打球、游泳、做操、武術、跳舞等,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運動量。但此時運動強度不宜過劇,因為運動過劇則出汗太多,會增加機體耗傷,也不利於陽氣斂降。
起居宜「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能順應陽氣收降,早起則利於肺氣宣發,讓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早上起床後宜到室外活動,配合各種拳操動作,進行有節律的呼吸調息,吐故納新,能有效改善肺部功能,增強體質。
養肺護肺注意這五點
1、常笑宣肺
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研究表明:輕鬆且發自肺腑的微笑,可使肺氣布散全身,使面部、胸部及四肢肌群得到充分放鬆。另外,肺氣的下部還可使肝氣平和,從而保持情緒穩定。
會心之笑自心靈深處,笑而無聲,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收到強腎之功。開懷大笑生髮肺氣,使肺吸入足量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心肺氣血調和之目的。
2、按摩護肺
捶腰背
捶腰背可暢肺氣、健腰腎。端坐,腰背自然挺直,兩手握空拳,捶打腰背中央及兩側,從下往上,再從上往下,先中央後兩側,各捶30次。此法可通調背部經絡,暢肺氣,健腰腎。
摩鼻
摩鼻養肺健體、增強機體免疫力。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熱後,分別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搓摩30次,然後用兩手食指按揉兩側迎香穴30次。此法可養肺健體、增強機體免疫力。
叩肺俞穴
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10分鐘。
3、補水養肺
肺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構成了氣的通路。肺部的水分可以隨着氣的排出而散失。乾燥的空氣更容易帶走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的損傷。
及時補充水分是肺保養的重要措施,為此除了正常飲食外,一天要少量多次喝1500—2000毫升的水,當然也可以飲用茶飲,如秋季飲用烏龍茶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還有解膩去燥的效果,還可以根據體質等選用黑茶、菊花茶、決明子茶等。
4、運動健肺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氣功等,其中氣功尤為優越。由於秋主收藏,故以靜功為妙。
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鐘,然後站定,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5、食療潤肺
白露節氣過後,晝夜溫差開始加大,這個時候飲食上要注意潤一點。在夏季向秋季過渡的時節,氣候逐漸乾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
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食物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推薦兩個食療方
1、北沙參玉竹老鴨湯
材料:老水鴨1隻、北沙參20克、玉竹15克、生薑2片。
做法:先將北沙參、玉竹洗凈在水裡稍微泡一泡,老鴨飛水後煮至半熟,再放入沙參、玉竹,改文火煲一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養陰潤肺。
2、羅漢果陳皮雪梨湯
食材(2-3人份):羅漢果1個、雪梨2個、陳皮10g、冰糖適量(血糖高者去掉)。
做法:材料洗凈,羅漢果去殼留肉,雪梨切小塊,與陳皮放入鍋中煮30分鐘,熄火3分鐘,加入羅漢果浸泡5分鐘,調入適量冰糖放溫即可食用。
功效:理氣醒神,清熱潤肺。■
來源:廣東中醫藥公眾號
本期編輯:陳誠
責任編輯:趙娜
圖文審核:釧志鑫
圖文總審:肖遠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