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2022年07月15日22:29:17 健康 1275

提到脂肪肝,首先映入腦海的是什麼:是喝酒還是肥胖?

你能想到,一個11歲的孩子竟然患上了重度肝硬化嗎?

年僅11歲的小亮從小身體壯健,一頓能吃三碗飯,家裡做了紅燒肉之類的葷菜也總是被他吃得乾乾淨淨,原以為孩子身體好,小亮父母也就不多在意。可是1年前學校體檢時,醫生髮現小亮轉氨酶過高B超檢查發現孩子肝臟右葉最大斜徑高達148毫米,是典型的中度脂肪肝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此事過後,小亮積極治療,1年後複查果然發現好多了但是體重卻明顯增加,肉眼可見地肥胖起來,這讓醫生有所警惕,安排肝穿刺後結果發現小亮是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還伴有S3-4的重度肝硬化。

然而這並非個例。小風12歲體重就高達250多斤,由於挑食,平時飲食里除了葷腥半點蔬菜水果也見不到,也很少運動,再加上升學考試將近,這讓小風媽媽十分擔心,害怕耽誤考試於是帶着小風去體檢。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兒童醫院醫生安排了各項檢查後發現小風竟然患上了重度脂肪肝,而且由於肝功能嚴重受損,直接入院治療。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十一、二歲的花樣年華,正是恣意奔跑的年紀,孩子們為何會患上肝病?

一、為何小小年紀就患上了脂肪肝?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醫生田明達介紹,全球肥胖兒童中脂肪肝病發率高達23-27%,並且有明顯的升高趨勢。國內也有數據表明,兒童群體中有10%存在肥胖問題,還以8%的增長速度不斷上升。這說明兒童面對脂肪肝的威脅越來越多,情況不容樂觀。

田明達對此表示:肥胖是導致兒童群體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率升高的主要「元兇」,它不僅會引起2型糖尿病,還和心血管疾病、低骨密度、維生素D缺乏、視網膜病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疾病關係密切。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而提到肥胖,其主要的風險因素之一就是飲食,很多家長自認為的 「好習慣」可能是令孩子們受到疾病糾纏的源頭。

  • 習慣一:不限制孩子的飲食

很多人認為孩子處於長身體的關鍵時期,每天精力旺盛活動量大,所以吃得再多也不怕,能多吃就多吃,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孩子吃得越多,家長是開心了,可是小孩身體有限,能夠消化和利用的營養也有限。如果過度補充,過剩的營養堆積在體內就會轉化為脂肪,引發肥胖。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 習慣二:愛給孩子吃油炸食品

小孩偏愛油炸、飲料等味道強烈而獨特的食物,但是這些食物通常刺激性較高,且油脂含量很高,熱量也高,是最容易導致肥胖的食物。油炸食物吃多了不僅引發肥胖,大量脂肪的進入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和食用油氧化變性,都是性早熟的風險因素。

  • 習慣三:愛給孩子「補身體」

有的人覺得孩子要多補身體,補營養,吃得多還不夠,還得額外吃補品,燕窩、西洋參蛋白粉、牛初乳等等,這一套下來孩子可能會白白胖胖地帶着一身病。

胡亂過量補充會導致肥胖,一些補品中含有的激素還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早熟。即使是一些身體不好確實需要調理身體的孩子,也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科學補充。

兒童白白胖胖也並非好事,肥胖往往是「先胖肝臟後胖腰」,而肝臟一發病就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危害。還有過度肥胖引發的性早熟,它會促進兒童第二性特徵的發育,影響兒童身高的長成,容易造成生理、心理方面的雙重打擊。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二、身體出現6個變化,肝硬化已經悄悄上身了

肝臟雖然隱藏於人體內深處,但是一旦發生肝硬化,也會發出一些信號,要注意6個變化。

腹脹明顯:肝硬化有時會導致門脈高壓,形成腹水從而引發腹脹感,也可能造成腸淤血,消化和吸收功能變差,食物無法被消化就會累積在腸胃引起腹脹。

食慾減退:肝硬化導致肝功受損,無法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導致食物消化和吸收不足,從而引起食欲不振。

身體乏力: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不足,就會影響營養吸收,也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和組織,從而引起乏力。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噁心嘔吐:肝硬化患者食管粘膜受損後,受到刺激就容易噁心嘔吐,消化系統疾病風險也隨之升高。

蜘蛛痣肝掌肝硬化會引起內分泌紊亂雌激素的異常增加會對毛細血管產生刺激,從而導致肝掌或蜘蛛痣。

肝區隱痛:肝臟組織充血後發生血腫會對外層包膜產生拉扯,從而引起疼痛。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三、患上肝硬化別拖,小心拖成癌

肝硬化引發的癥狀看起來不是很嚴重,但是一旦拖到後期,有可能成為癌症的「前鋒」,所以一定要及時治療。

四川華西肝病研究所金義生醫生表示:肝癌的發展會經過一個過程「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而肝硬化就是很關鍵的一環。如果治療及時還是有希望逆轉這個過程的,可惜很多病人不夠重視,一味求保肝,保守服藥緩解癥狀,殊不知這就是對腫瘤的放縱。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四、如何預防肝硬化?牢記3點

肝硬化的發生是長期病灶的積累,如果能夠做到防禦措施,還是能夠最大程度上降低風險,保護自己肝臟健康的,3件事一定要做好。

首先,有病早治療,預防肝硬化就要從預防肝病做起,肝臟的任何不適都要提高警惕,積極地治療和緩解肝臟病情。

其次,合理運動,兒童也好,大人也罷,適量的運動帶來的益處很多,可以幫助人體消化更多的脂肪,還可以降低肥胖風險。

最後,飲食要健康,預防肝硬化飲食上最好做到三少「少油、少鹽、少脂」,清淡飲食最佳。

建議學齡前和青春期兒童採用 「交通燈飲食」,其秘訣就是保證供給蔬菜瓜果和鮮蝦魚類等綠色食物、限量攝入米面饅頭和動物內臟等黃色食物、嚴格管理高糖、高脂和高鹽等食物。

11歲男孩吃出重度肝硬化,這3種「好習慣」,或是傷害孩子的兇手 - 天天要聞

不知節制的飲食危害健康,過度肥胖給孩子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希望大家都能夠清楚合理規劃飲食的重要性,預防肥胖和肝病,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參考資料:

[1]《這七種「小病」容易拖成癌,不能不當回事!》.健康時報.2022-06-09

[2]《這8大飲食習慣會讓性早熟,悄悄找上你家孩子!》.健康時報.2019-11-12

[3]《11歲肝硬化、12歲脂肪肝,醫生提醒:把孩子吃得白白胖胖,其實是害了孩子!》.健康時報.2021-04-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 天天要聞

一動就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可能得排查一下這4種病!

悶熱的天氣出汗多,這不難理解。但同樣的環境下,有人輕汗微微,有人則汗流浹背,甚至吃個飯,稍微走一走,整個後背都濕了……愛出汗的人,是身體虛嗎?需要警惕哪些疾病風險?01比別人出汗多,或是天生的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手段。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 天天要聞

榮耀手錶5 Ultra發佈: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心腦血管風險評估

在 7 月 2 日的榮耀 Magic V5 暨 AI 終端生態發佈會上,榮耀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旗艦智能手錶 —— 榮耀手錶 5 Ultra,並行業首發「防猝篩查研究」與「China-PAR 國人專屬心腦血管風險評估」兩大創新健康能力,以「AI 健康專家」的身份,為用戶帶來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守護與個性化健康管理體驗。據介紹,榮耀手錶 5 Ultra 行業首...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 天天要聞

張家港首家「小哥體檢中心」啟用

昨天(7月1日)下午,張家港市健康護航·「新」有所醫關愛新就業群體健康項目啟動,張家港市首家「小哥體檢中心」正式揭牌。外賣小哥在「小哥體檢中心」體檢。通訊員 袁藝/攝新就業群體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 天天要聞

脾虛濕重別只知道參苓白朮丸!這味中成藥才是「全能選手」!

一說到脾虛濕重,十個人里八個都知道參苓白朮丸。但你有沒有發現:吃了一陣子,舌苔還是厚得像白漆,肚子依舊脹得像氣球?其實啊,調理脾虛濕重就像修下水道——光往堵了的管道里倒「補藥營養液」可不行,得一邊排水、一邊修管道,雙管齊下才有效! 為什麼參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 天天要聞

脾虛調理誤區:別瞎補!中醫說關鍵要讓脾胃「動起來」

很多人一聽說脾虛,第一反應就是買人蔘、山藥、黃精猛補,結果越吃越胃脹、口乾,甚至便秘——其實這是踩了調理的大雷!中醫里「脾虛」的核心不是「缺營養」,而是脾胃的「運化功能」罷工了。就像廚房下水道堵了,你還拚命倒雞湯,只會讓管道更堵一樣,補脾前
提醒父母:服用他汀時,飲食上要少吃「4物」,一定要記在心上 - 天天要聞

提醒父母:服用他汀時,飲食上要少吃「4物」,一定要記在心上

「醫生說我膽固醇高,給我開了他汀……可是我還愛吃肉,還能吃嗎?」「聽說吃他汀不能喝柚子汁,是不是真的?」類似這樣的提問,在門診上幾乎天天都能遇到。確實,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治療高膽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力選手」,很多中老年人長期服用。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 天天要聞

這種飲料促炎又促癌,還讓你更焦慮!很多人卻把它當作健康水

說到「健康水」,你腦子裡會浮現什麼?是清晨一杯溫開水,還是晚飯後一杯淡茶?可如果我告訴你,有一種飲料,它看似健康,其實卻是「偽裝者」,不僅會促炎、促癌,還會悄悄加劇你的焦慮——你還會相信它嗎?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今天要揭開的,就是:「果汁飲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 天天要聞

「AI老中醫」望聞問切,折射廣東醫療賽道「新布局」

清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的數智門診里,患者鄧先生坐在四診儀前,這台設備搶先一步完成了「望聞問切」——它既可捕捉舌苔的毫釐變化,亦可描摹脈搏的陰陽浮沉。根據之前的智能預診,短短數分鐘,一份融合中醫辨證思維與西醫循證邏輯的診療方案已然傳輸到醫生的電腦屏幕。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全國首個全流程中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