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爺在小區門口碰到錢大爺,兩人互相打了一個招呼,江大爺說自己急着去做核酸,就不多聊了,說著便快步走開了。
錢大爺趕忙跟上:「我也去做核酸,一起吧!」
江大爺說:「我走路很快的,你能跟上嗎?」
錢大爺不高興了:「我還沒七老八十呢!放心,我走得肯定比你快。」
「嘿,你都68了,我才65,我們倆到底誰年輕?」
「年輕三歲也不代表你能走得比我快!」
二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和對方比誰走得快,都不想自己落後於人。
走路慢和走路快,誰的身體更健康?
沒想到走路都開始內卷了,以前都是比誰走得多,現在是比誰走得快,可是走路快能得到什麼呢?《自然》子刊上有一篇研究論文,走路快的人更年輕,生理年齡年輕16歲。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衰老和端粒長短有關,暫時沒有辦法延長端粒長度,但是通過走路運動,可以使端粒維持長度,不容易衰老。
其實也好理解,走路快的老人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他能走那麼快,至少說明肌肉力量、心肺功能還不錯,身體素質比較好。再者,這類老人通常運動積極性更高。
老年人,別跟步數較勁!
翻翻手機上的步數排行榜,動輒兩三萬,再看看自己,才走了幾千步,實在是過意不去。說實在的,日行兩三萬步着實有些誇張,不是用機器搖出來的,就是在拚命。
柳葉刀子刊揭秘了最適合老年人的步數,其實是6000-8000步,死亡風險降低40%-53%。
要知道,這個結果是分析研究了四萬多名中老年人的步行數據得出來的,而不是看所謂的步數排行榜。
這裡要說一點,如果老年人走路速度慢,那麼也別太糾結,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只要能滿足6000步,同樣對身體有益,突然改變節奏強迫自己快走,反而有可能摔倒。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走路速度,可以在慢走的同時增加肌肉訓練,尤其是腿部的肌肉,例如深蹲、臀橋、金雞獨立、左右弓步等,當肌肉力量提升了,耐力和平衡能力都會提升,步速也會加快。
「沒事走兩步?」老年人異常步態,隱藏着健康危機
行走艱難,左右搖晃
65歲以後的老人,腿腳不便很正常,但是日常行走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老人下肢非常纖細,且行走艱難,一走路就不穩當,暗示了肌肉力量薄弱,可能是肌少症和骨質疏鬆並存。不僅影響正常活動,還會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誘發心梗和腦梗。
一腳深一腳淺,走一會兒就累
可能是足底有骨刺、筋膜炎,還有可能和糖尿病足有關,如果腳底沒有明顯的傷口,但是走路卻跛行,要關注腰椎、血糖、血管病變。
一隻腳站着不動,另一隻腳畫圈
兩條腿不能自然彎曲,僵硬不已,就像圓規走路,要考慮是神經受損後腦出血,可能是舊疾留下的後遺症,也有可能是舊病複發,需要引起重視。
走路步子小,還會顫抖
就像剛學會走路不敢邁開雙腿,上身歪斜而僵硬,手部顫抖,這種僵硬和遲緩的不太通暢和帕金森有關,要及時檢查神經功能,採取干預手段。
老人走路的時候身邊的人不妨觀察下,若出現文中提到的異常現象,要引起重視。一個人老沒老,從雙腿很容易看出來,不能任由其衰老,只有適當練腿,才能更好地迎接晚年生活。
人老腿先衰,中老年人如何練腿?
在練腿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下肢力量如何,不妨借用一下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的測試方法:
老人坐在凳子上,上身保持坐直姿態,兩手抱在胸前,隨後開始重複「起身-坐下-起身」的動作,看看30秒能做幾組。65歲後男性少於12個,女性少於11個,說明下肢肌肉力量薄弱,要加強訓練。
5個深蹲練習:座椅深蹲、靠牆靜蹲、負重深蹲、原地箭步蹲、台階深蹲
座椅深蹲:將椅子放在身後,往下蹲的時候感覺臀部碰到椅子邊緣即停止,稍微借點力讓自己放鬆。
靠牆深蹲:上身依靠牆壁,下身往下蹲。兩手可放在大腿上,也可放在牆壁上。
負重深蹲:不僅鍛煉肌肉,同時還可鍛煉關節,刺激骨細胞生長,可以在左右手分別拎兩瓶礦泉水,也可藉助啞鈴、沙袋。
原地箭步蹲:兩腿前後交叉,然後慢慢向下蹲,可以鍛煉腿部的肌肉,還可增強核心力量,提升整個身體的穩定性。
台階深蹲:站在台階處,左右腿邁弓步,橫跨兩級或三級台階,然後慢慢下蹲。要注意安全,不要站在台階的中央部位,防止摔倒。
這五種深蹲方式,相比較來看箭步蹲、靠牆蹲比較容易做到,適合中老年人入手,剛開始深蹲下不去不用強求,臀部抬高一點也沒關係,要慢慢來,等到下肢力量逐漸增強,支撐力和耐力會更好,到時候深蹲起來也會比較容易。
總之,老年人到了65歲以後,還能每天走上6000步且走得很快,說明身體還不錯,死亡風險較低,若不能完成,則應鍛煉下肢力量,可嘗試根據身體情況嘗試深蹲。
參考資料:
[1]全民健身 | 老年人下肢力量鍛煉方法,乾貨在此→·新福建.2022-04-14
[2]六種怪異步態 暗藏健康危機·北青網.2021-12-09
[3]一上歲數為啥就步履蹣跚?可能是患上肌少症·人民網科普.2022-01-12
[4]走路越快人越年輕?新研究發現延緩衰老的秘密·齊魯壹點.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