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前提、兩個根源
前提1:女人天性感受就比較敏銳,比較強烈,這幫助她們容易察覺寶寶的需求,給寶寶滿足和安慰,很快適應媽媽的角色,同時也讓她們很容易受情緒的影響
前提2:孕期和哺乳期,女性的心理受生理變化的影響,容易情緒不穩定,身體不舒服也會引起心情煩躁壓抑,而且本身女性製造血清素就比男人慢52%,
(血清素的作用是調節人的情緒的,使人快樂)所以你看一般吵架女性還在生氣,男人通常早就沒什麼事了,這也讓她們在孕期或者哺乳期,容易受生理變化的影響,陷入負面情緒
知道這兩個前提以後,再看兩個根源,抑鬱症屬於精神類疾病,它的起因受到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
根源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不必多說,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有這個潛在的問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有時候好像是一念之間,關鍵在於後天環境,環境好就不會觸發,環境不好,則必然
我輔導的案例中,越嚴重的,後天環境越糟糕,也跟很多原生家庭好的朋友聊過,發現他們通常很樂觀,我還記得一個朋友說,有時候無法感受到別人的痛苦,是因為她好像從來沒經歷過,無法感同身受,好吧,多幸運的人兒
根源2:後天環境
原生家庭:父母的在養育過程中,過於強勢,指責、打擊、嘲笑、、辱罵、體罰、壓抑孩子的天性和情緒,讓孩子經常活在低價值感和內疚感中,彷彿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活着實在沒什麼價值,那麼在孕期中心情煩躁的時候,容易被挑起這些負面感受,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再生家庭:公公婆婆和丈夫,過於強勢,尤其是婆婆容易挑毛病,故意挑起爭端,丈夫被挑動,對妻子指責,甚至是打罵,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中,很容易陷入抑鬱
就像有句話說,幸福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同樣好的婚姻可以彼此療愈,不好的婚姻帶來更多的撕裂
原生家庭不幸,婚姻不幸,你想想,這人得該有多絕望啊……
好像說的太消極了,但事實如此
也希望提醒: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請好好的愛你的兒女,我們可以沒錢,可以笨,但不能沒有愛
如果你是公公婆婆,請手下留情,看不慣可以離遠一點,別火上澆油,因為傷害的不只是你兒媳婦,還有你兒子、你孫子孫女
如果你是老公,請你不要過分注重對錯,哪怕有時候她是無理取鬧,不是原則性問題,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錯與幸福快樂相比並不重要
如果你媽媽總挑事,你要告訴你媽媽,這是你的婚姻,可以不幫助,但不要傷害,任何人插手的婚姻都會毀了你們
不過孕媽們,你們也要積極的面對,有負面情緒及時處理,或約三五好友吐槽,處理不了,找專業的心理諮詢,不了解心理諮詢的,或者想知道心理諮詢有什麼過程的,請參考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