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是 「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主題為「營造良好環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過多種途徑的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提高認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關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學校、工作單位、社區等環境中,營造維護和促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的良好氛圍,提供適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水平。
世界精神衛生日
主題:營造良好環境,共助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二、適量運動有益於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鬱。
三、出現心理問題積板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四、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心身健康問題。
五、抑鬱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洽療。
六、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七、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八、預防老年痴呆,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九、要理解和關懷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十、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讓我們了解一下常被誤解的心理健康知識點吧
01
誤區一
Q
睡前飲酒可以助眠嗎?
A
酒精確實可以誘導縮短入睡時間,但酒精在半夜被代謝完以後,鎮靜作用消失,半夜清醒後睡眠不深,睡眠連續性降低。總之,睡前飲酒一定程度有助於入睡,但無益於深度睡眠。
↓↓↓點擊圖片,掌握優質睡眠小技巧↓↓↓
02
誤區二
Q
晚上不睡,白天補覺,合理嗎?
A
人體的睡眠節律受生物鐘影響,白天補覺會打亂正常的睡眠節律,反而會加重失眠。總之,該幹活幹活,該睡睡。
↓↓↓點擊圖片,掌握優質睡眠小技巧↓↓↓
03
誤區三
Q
有潔癖就是強迫症嗎?
A
「潔癖」只是一種行為特點,對某些特殊工作,如醫護工作等,一絲不苟才能使得患者放心!總而言之,潔癖不是強迫症。只要你能夠接受,不影響他人,有利於工作,就沒有任何問題!
↓↓↓↓↓↓
04
誤區四
Q
焦慮感越少越好?
A
想要減輕焦慮感,主動面對焦慮才是最好的辦法。同時,適度焦慮反而具有積極作用。
這是由於,焦慮與動機是一條倒U型曲線,適度焦慮的時候,動機水平最高。過度焦慮,反而使得動機水平下降。覺得任務太難,此時也應儘早到心理專科醫院求助。
↓↓↓點擊圖片,告別焦慮人生↓↓↓
05
誤區五
Q
培養孩子自信,就該經常表揚?
A
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家都意識到鼓勵對教育的重要性。
但矯枉過正,缺少批評,
也讓孩子對自我理解失真,
做60分的父母,更有利於孩子成長!
↓↓↓↓↓↓
06
誤區六
Q
測評量表顯示我有中度抑鬱,代表我有抑鬱症?!
A
錯!錯!錯!
有且僅有醫院精神科醫生,才有對心理疾病的診斷權!
首先,心理疾病,並不容易識別,以抑鬱症為例,要符合三低表現:
其中持續性情緒低落超過14天,期間無任何開心的時刻,才符合診斷標準之一。
其次,精神心理異常由遺傳和環境共同造成。環境如同開關,遺傳素質越高,對環境的要求也越高,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先天患有心理疾病的遺傳素質越高,對父母的養育要求就越高。
最後,若有心理疾病,積極接受干預是關鍵。
好轉後在醫生指導下停葯,切勿自行停葯!(敲黑板!)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抑鬱症知識↓↓↓
07
誤區七
Q
心理疾病與身體無關?
A
檢查正常,卻懷疑自己身體有病,是一種心理疾病。
而高血壓,冠心病,胃潰瘍均為身心疾病。
↓↓↓點擊圖片,了解軀體形式障礙↓↓↓
08
誤區八
Q
慢性壓力對健康無影響?
A
比起創傷性打擊,持續壓力也會影響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