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七情六慾,
喜怒哀樂都是正常的情緒。
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總是感覺到不開心、不高興。
甚至越來越多的人被確診為抑鬱症。
抑鬱症的可怕不用贅述,是不是所有的不開心不高興都是抑鬱症呢?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抑鬱的幾個層級。
第一層是抑鬱情緒。
當學習上面臨困難、工作不順利、感情遭遇挫折、被朋友誤解、自己和親人遭遇疾病打擊等情況出現時,往往抑鬱情緒會隨之而出。這些情緒事出有因,抑鬱的產生是在環境因素影響下出現的。因此,這種由於客觀條件產生的抑鬱情緒具有時限性,只要不再有新的環境刺激,一段時間後會自然緩解,趨於穩定。
抑鬱情緒的產生是十分正常的,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不能稱之為一種疾病狀態。經過自我調適,抑鬱情緒在短時間內是可以平復的。
第二層是抑鬱狀態。
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比抑鬱情緒深得多,除了事出有因的抑鬱之外,還可能伴隨一些沒有任何具體原因的抑鬱,也就是所謂的「內源性抑鬱」。
有「內源性抑鬱」的小夥伴可能會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
·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開心不起來。
· 我現在對什麼都沒興趣,以前有興趣的現在也沒了。
同時,抑鬱狀態還會伴隨一些其他的不良感受,也就是附加癥狀,包括:失眠、食慾差、消瘦、性慾減退、精力缺乏、疲勞、失去活力、缺乏動力、大腦遲鈍、自責、自我評價低、挫敗感,甚至悲觀厭世。
抑鬱狀態,就已經是一種疾病狀態了,但距離抑鬱症還有一段距離。
第三層,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抑鬱症。
抑鬱症和抑鬱狀態的區別主要在於持續的時間和程度,短期的抑鬱狀態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抑鬱狀態長期持續並不斷加深,就要高度懷疑抑鬱症,此時建議儘快尋求專業心理科或者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這裡需要特別提醒,抑鬱症又叫抑鬱障礙,是一種疾病,並不是「嬌氣、矯情、懶惰」,需要科學合理規範的治療。患上抑鬱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家人對此不理解,反而認為得了這個病很丟人、很恥辱,這對於患者的恢復有百害而無一利。
那麼,抑鬱症都有什麼核心癥狀呢?
第一是情感癥狀。
情感癥狀是抑鬱障礙的核心特徵,包括心境低落、興趣減退甚至喪失,愉快感缺乏。低落的心境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存在,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好轉。癥狀在一天之內可呈現節律性變化,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低落最為嚴重,傍晚開始好轉。
第二是軀體癥狀。
「軀體癥狀」,即臨床上傳統所認為的「生物學癥狀」或「內源性抑鬱癥狀」,包括體重、食慾、睡眠和行為活動等方面的異常。
典型表現包括:
存在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早上較平時早醒 2 小時或更多;
食慾明顯下降;
1個月中體重降低至少 5%;
性慾明顯減退。
通常中、重度抑鬱發作的患者都存在上述軀體癥狀。此外,部分患者還存在疼痛、心動過速、便秘等癥狀。許多患者一開始並沒有覺得自己是抑鬱症,反而根據這些軀體癥狀,當成失眠、胃病或者是其他疾病去就醫,而這些疾病常規的治療辦法並不能消除這些軀體癥狀,此時應高度懷疑抑鬱症的存在。
第三是認知癥狀。
抑鬱障礙患者大多存在思維遲緩、注意力不集中、信息加工能力減退、對自我和周圍環境漠不關心等表現,但經過治療後,這類認知損害往往是可逆的。嚴重抑鬱障礙的患者往往還存在悲觀自責、消極厭世、自殺的風險,需要認真評估和預防。
第四是某些特定的臨床特徵。
抑鬱症患者往往不只是有抑鬱特徵,可能還伴隨有焦慮特徵,憂鬱特徵,精神病性特徵,緊張症性特徵和其他混合特徵等。需要在就醫時向醫生全面描述自己的感受,讓醫生做出準確的判斷。
如果確診了抑鬱症,該如何治療?
抑鬱障礙的治療目標在於儘可能早期診斷,及時規範治療,控制癥狀,提高臨床治癒率,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防止複發,促進社會功能的恢復。抑鬱障礙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物理治療等,倡導基於評估的全病程治療。治療階段分為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
1.急性期
6 周~12 周。控制癥狀,盡量達到臨床治癒,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盡量促進功能恢復到病前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2.鞏固期
4 個月~9 個月。原則上應繼續使用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並強調治療方案、藥物劑量和使用方法保持不變,以預防複發,提高生存質量,恢復社會功能。
3.維持期
至少 2~3 年。多次複發或有明顯殘留癥狀者應長期治療。持續、規範的治療能有效降低抑鬱障礙的複發率。維持治療結束後,病情穩定,可緩慢減葯直至終止治療,一旦發現有複發的早期徵象,應迅速復原治療。
許多抑鬱症患者病情複發的原因就是在鞏固期和維持期中擅自停止治療,在急性期中,大多數患者和家人都能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治療,進入鞏固期後,患者自我感覺會好很多,此時可能擅自停葯,或者家人對抑鬱症沒有科學的認識,認為吃藥太多不好,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少吃一些就少吃一些……這些都是導致抑鬱症複發的直接原因。一旦確診抑鬱症,請放平心態,一切聽醫生的安排,不要擅自做出決定,持續、規範的治療尤為重要。
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在遭遇抑鬱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調節心態,希望能夠通過一些方式,去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
首先,如果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有比較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合理的睡眠,比較健康的飲食和心理狀態,就能夠幫助我們比較好地應對生活中的負性事件,減少抑鬱症的發生。
平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心理素質,自我調解,不用給自己過高的要求,設定一些合適的計劃,尤其是在生活中遇到負性事件的時候,寫一寫心情日記,或者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這個是一個比較好的自我調節的方式。
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更好的自我調節方法,包括合理的運動,適當地聽一些音樂,照顧寵物,外出旅行等,這些都對我們的身心有益,可以預防抑鬱症的發生。
但是,很多疾病的發生往往也沒有十分明顯的徵兆,抑鬱症也是一樣,在這裡我們再次強調,抑鬱症是一種疾病,生病不是錯,也不是恥辱。正確看待和治療,才是戰勝它最好的方式,而任何的逃避和偽裝都只能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