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明16塊聚合物驅增油效果好 濮陽 聊城

來源:微信公眾號【石油快訊】

點擊 →

今年4月,油田為探索化學驅Ⅲ類油藏聚合物驅技術,成立了聚合物驅創新攻關團隊。

在油田首席專家、創新團隊負責人龔險鋒的帶領下,該團隊加強了地質工程一體化研究。勘探開發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以油藏精細研究為抓手,深化沉積微相認識及剩餘油研究,明晰聚合物驅驅油機理,進一步明確了聚合物驅對開發的作用。同時,他們連續半年針對兩套層系開展注采井網、井距、注入時機等方面的研究,編製明16塊整體聚合物驅方案,部署應用井組由目前的3注4采擴大到8注13采。

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針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反覆調研、攻關,對注入工藝進行了升級改造,自主設計並建設成了撬裝差異化低剪切聚合物驅工藝,成功實現3個井組個性化注入需求。「3個井組由於滲透率、層間差異的不同,對注入的濃度需求不同。」工程院地面研究所技術人員倪海濤說,「我們在一期聚合物驅注入工藝的基礎上,改變溶液配液方式,配液濃度由單一濃度升級到滿足多個井組任意配製需求的濃度,這套工藝既可以採用清水配製也能夠滿足污水配製,提前完成了聚合物驅擴大規模應用的要求。」

與此同時,隨着油田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從6月份開始,為進一步明晰聚合物驅滲流機理,了解注入過程各節點的黏度變化,提升聚合物驅效果,該創新團隊還對技術的可行性及推廣潛力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物模深化研究。該創新團隊從射孔特點等方面分析影響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因素,製作出黏度損失風險識別與對策圖版,為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和提高聚合物驅效益開發奠定理論基礎。


面對東濮老區效益提升難度大的問題,聚合物驅團隊首先在明16塊開展聚合物驅3注4采先導試驗。截至目前,該區塊已經被注入0.12倍孔隙體積的聚合物溶液,達到設計量的24%,初期見到效果,注入壓力上升了3至5兆帕,增油量超過油藏方案預測,探索聚合物驅技術在油田的應用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們聚合物驅創新攻關團隊將繼續努力,力爭3到5年化學驅逐步覆蓋溫度80攝氏度、礦化度10萬毫克每升以下的油藏條件,探索出一項適應高溫高鹽油藏的、經濟高效的三次採油技術。隨着注入量的逐步增加,相信在先導試驗期末,聚合物驅技術一定會對東濮老區的效益開發貢獻力量。」油田專家徐海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