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最新觀點,承認有癥狀的比例升高,但重症率保持穩定

在今年6月份,張文宏團隊發表了一篇科研成果,是研究上半年上海疫情大爆發時,確診病例中無癥狀所佔的比例。

在今年3月底至5月份,上海實施了長達75天的封城,封城時間僅比武漢少了一天。

在封城期間,上海本土確診病例就超過56000例,無癥狀感染者更是超過55萬例。張文宏團隊,就是對這五萬六千例確診病例的癥狀進行了研究。

最終張文宏得出結果,在上海所有的病例中,無癥狀的比例高達98%。即便是在確診的輕症患者中,發燒的比例也只有4%。

就在張文宏這篇論文發表之後不久,國家就出台了第九版的防控指南,對於新冠確診的標準做了很大幅度的修改,這裏面應該也有張文宏的一份功勞。

張文宏何許人呢?

在上海的疫情防控領域,可謂是標杆式的人物。張文宏是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同時也是華山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內科學系主任,還是上海新冠救治組的組長,可謂是集多重身份於一身。

2022年9月,被提名為上海科技獎科普類唯一「特等獎」獲得者。

張文宏走進大眾的視野是在武漢剛爆發疫情之初,這時候全世界對新冠的認識尚處於模糊狀態,張文宏等專家的及時發聲,就如同在黑夜裡送來了光明。

但是張文宏關於無癥狀感染者的比例預測,在全面放開、感染人數劇增的背景下,卻被「打臉」了。因為實際上不是無癥狀感染者佔比98%,很多人都自述有癥狀。

而且很多人的癥狀也不像之前專家說的那麼輕描淡寫,很多人高燒不退,渾身酸疼,精神不濟。有的人即便恢復之後,也長期鼻子不通氣,咳嗽。

不過有眼尖的人發現,張文宏的這篇研究成果,已經在網上下架了,目前看不到文章全文了。

在前幾天張文宏對這個觀點做出了部分修訂,他認為北方的奧密克戎感染之後,癥狀確實比南方要重。當然這個說的實情,主要是受北方氣候條件的影響,而且北方冬天曆來是上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

全面放開之後,老年群體感染之後的現象讓人憂心,這幾天張文宏在新冠防治大講堂上,表達出了自己最新的觀點。

張文宏通過走訪上海多家養老院,得出新的觀點,就是這一輪上海感染人群中,有癥狀的比例確實要比上半年的時候要高。

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張文宏並未詳細解釋。而且這個比例跟他之前研究的成果,到底高多少,張文宏也並未具體透露。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迎來了第一波高峰,很大比例的人群都已經陽過了。

從很多人的切身體會來看,同一種病毒感染之後,個體所表現出來的癥狀差異確實非常大。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出現明顯的癥狀,而不是大部分人都是無癥狀。

只不過有些人的癥狀確實比較輕微,一兩天即可恢復正常。還有一部分則表現的相對較重,可能需要2周以上的恢復期。

在張文宏的最新觀點中,還表達出了對老人感染之後重症率的研究。經過走訪多家養老院後,張文宏認為這一輪上海病毒,老年人感染後的重症率,跟四五月份相比,是保持穩定的。

如果這個成果屬實,那麼對上海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了。

現在上海已經迎來了第一波疫情高峰,通過各大社區門診,上海現在的醫療資源擠兌問題雖然比較嚴重,但基本還能維持。

按照慣例,一般感染高峰到來之後的一到兩周時間裏,將進入重症高峰的時期。重症對於醫療資源的佔用會更大,如果重症的比例預測的也不準,那麼上海還將面臨更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