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點來了?疫情重磅消息密集放出,信號很明顯了

如果此刻孤單

不妨抬頭看看月亮


文丨李月亮 小黃同學

每晚八點半 陪你看世間



疫情的風向,看來真的要變了。

最近從國家到地方,不斷發出新的疫情信號。

各路消息密集得讓人應接不暇。

把所有信息結合起來,人們都有一個強烈的感覺:

疫情防控方向變了。

拐點,好像真的來了。




01

兩天兩場重要的會


11月30日,在國家衛健委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座談會。

主抓疫情防控的孫副總理,聽了八位專家的彙報。

八位都是響噹噹的一線抗擊新冠的專家:

張伯禮、沈洪兵、王軍志、梁萬年、杜斌、馮子健、楊維中、董小平。

會後的新聞稿,可能是這兩年最受關注的新聞稿。

連我縣城的表姐都在研究。

裏面有兩句話特別值得琢磨:

第一句:

隨着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

分析一下,病毒弱了,疫苗普及了,這個新形勢下的,應該是什麼新任務呢?

正常推理,肯定不是「嚴防死守」了,對吧?

第二句:

防控政策持續優化,走小步不停步,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加強全人群特別是老年人免疫接種,加快治療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

這句的指向性就更明顯。

「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等措施,「加快藥物和醫療資源準備」,就是為「更多人感染病毒」做準備。

「走小步,不停步」,就是謹慎地、持續地向著目標前進。

目標是什麼?

應該就是「結束疫情」吧。

當然,「結束疫情」不是徹底消滅病毒,而是我們都回到正常生活,不再嚴格防控。

而這場座談會的第二天,孫副總理又一次在國家衛健委開會,聽取了疫情防控一線代表的意見。

兩天兩場這樣的會,非常罕見。

更重要的是,兩次都沒有提「動態清零」,都說到了「走小步,不停步」。

釋放的信號,非常重磅。


02

兩個熱搜和三篇新華時評


伴隨着中央的信號,各路媒體開始發出更明確的信息。

12月1日一早,有兩條熱搜,特別振奮人心。

第一個熱搜,是環球時報發文,說奧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疫情三年來,環球時報還是頭一回寫關於新冠病毒減弱的文章。

文章稱,已有國內科研團隊驗證,相比於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和其他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致病力大幅下降。

隨後,中國新聞周刊也發文稱:

雖然奧密克戎的傳染性在明顯增強,但致病力已經比原始毒株下降了40倍。

其實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下降、傳播力增強,大家早就知道。

就拿目前國內最嚴重的城市廣州來說。

廣州本輪疫情感染者16.27萬,重症、危重症僅4例,無死亡病例。

但以前我們為了嚴格防控,都在強調奧密克戎的「傳播力強」。

而現在媒體開始集中強調「致病力弱」,顯然另有深意。

民眾了解奧密克戎致病力弱,才不會太恐懼感染,也才不會在感染後拚命往醫院擠。

所以要想和病毒共存,消除民眾恐慌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

第二條熱搜,是新京報發文,說「專家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有後遺症」。


其實現在大部分人已經知道了,新冠陽性大部分是無癥狀,所以不擔心感染。

但很多人擔心感染後會有後遺症。

所以新京報這篇文,也是精準地緩解了大眾的「感染焦慮」。

我們暫且不討論新冠到底有沒有後遺症。

僅從媒體發出這篇文章的時機來看,釋放的信號也是很明顯的。

而在兩個熱搜之後,12月1日晚,新華社連發三篇時評:

第一篇:


意思是疫情嚴峻複雜,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第二篇:


這篇就強調,老人、孩子、基礎病患者等易感人群,還有孕產婦等特殊人群,應該重點關照,保護好他們的生命線。

第三篇:

過去我們聽到更多的是「全員核酸」「應檢盡檢」,重點在「檢」。

現在新聞標題說的都是「應解盡解」,重點在「解」。

這信號其實已經很明顯了。

雖然現在肯定還不是全面放開的時候。

但我們要去往的方向,是越來越清晰了。


03

多地火速跟進


上層發出信號後,各地跟進的速度,快得令人驚詫。

廣州。

11月30日,廣州做出決斷:

解除所有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

這個決定特別讓人意外。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廣州還新增了七千多例的新冠感染者。

但是廣州話不多說,把多個臨時管控區都解了封。

然後地鐵輕軌、餐廳堂食、線下教學,還有各種娛樂場所,都紛紛恢復。

消息一出,全網刷屏。

很多廣州市民也很懵,「上午還在到處搶菜,下午就突然解封了」。

還有人表示,「突然放開,有點感動,還有點不敢動」。

但隨着圍擋拆除,關卡撤掉,廣州久違的煙火氣,回來了。

北京。

11月30日,北京發佈公告稱:

居家老人,居家辦公和學習人員、嬰幼兒等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果無外出需求,可以不參加社區核酸篩查。

台部分社區甚至推出了核酸自采點,居民可以自采核酸並上傳信息。

11月30日晚,北京高碑店(北京)太平庄社區邁出了更大的步子:

「即日起對陽性病例居家管控!」

石家莊。

之前,石家莊曾第一時間試水解封。

但據說情況不好,又封了幾天。

12月1日起,石家莊主城區再次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除了堂食和密閉公共服務場所暫緩開放,商場酒店超市,商業街等服務型經營場所,又逐步開放了。

成都。

12月1日晚,在成都衛健委的發佈中,再次釋放了政策新信號。

之前,成都市民僅出入小區不再出示核酸陰性報告了。

政策調整後,市民除了去醫院外,出入公交、地鐵、寫字樓等等其他公共交通都不必再出示核酸陰性報告了


除此之外,多地都宣布取消了全員核酸,比如三亞、福州、上海、合肥等等。

廣州更是倡導市民非必要不核酸。

這些政策,雖然看起來並不驚天動地,不是很多人想像的「忽然通告,立刻放開」。

但事雖小,信號大。

這一系列的動作,都釋放了明確的信號:我們正在慢慢恢復正常生活。

動不動就全員核酸、全城封控的時代,應該不會再來了。


04

病毒可能永遠都在

但我們不怕了


還有個事兒,很多人可能沒注意。

開頭說的那場副總理和專家的座談會結束後,人民幣超速增值。

截止到11月30日晚,離岸人民幣報價7.04,短短時間內就漲了近1000點。

之後兩天,也強勁上漲。

人民幣匯率連續三天強勁上漲,看出世界對我們措施變化的信心了。

說明市場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

資本市場是最敏感和聰明的。

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風向標。

我也相信,國家現在做出政策調整,是經過科學研判的。

疫情已經三年,我們不可能無休無止地嚴防死守下去。

總是要慢慢恢復正常生活的。

國家用三年時間,保護了無數民眾的生命健康。

現在終於等到了病毒毒力變弱、民眾又普遍接種了疫苗,也是時候改變疫情防控策略了。

當然,看目前的信息,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放開」。

而是一點點放寬,一點點嘗試,一點點總結經驗。

然後穩妥地、代價最小地,回到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可能還要面臨一陣子的防控。

甚至還有因為政策變化而帶來的麻煩和混亂。

但這些應該都會很快過去。

古人說,大疫不過三年,我們真的快到跟疫情說再見的時候了。



新冠病毒可能永遠存在,但新冠疫情終會過去。

未來,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感冒一樣,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但是,我們不會那麼怕它了。

謝謝你看完文章,如果你也贊同,還請點亮【贊】,讓更多人看到。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氣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讀者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