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恩與養恩,哪個更重?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24年前,浙江一對富商夫妻將親生女兒送進陝西大山,6年後又將孩子接回。
在女孩朱雨婷23歲時,她隱瞞親生父母全力尋找養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那6年,她身上都發生了什麼,為何對養父母如此念念不忘?
左3位朱雨婷,左4為魚錄慶
親生父母的拋棄,養父母不離不棄
1998年冬天,5歲的朱雨婷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了床,刷牙洗臉,媽媽還親手給她編了兩個麻花辮,穿上了漂亮的連衣裙。
媽媽說,今天要帶她去走親戚,讓她在親戚面前一定要表現得乖巧可愛些,小朱雨婷連連點頭。
冬天,天太冷了,風吹在臉上很疼,但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小朱雨婷一點也不覺得冷了,反而很開心興奮。
但小雨婷不知道的是,至此之後,她將與爸爸媽媽分離7年之久。
因為朱雨婷的父母都是做煤炭生意的,隨着業務的增多,他們變得越來越繁忙,兩人都難以同時兼顧家庭和事業。
就算是找了保姆,他們也很難照顧到女兒的感受,考慮了很久之後,夫妻倆決定把女兒暫時寄養到別人家。
經過許久的調查,他們選定了陝西省商洛市沙河子鎮的魚家夫婦,這對夫妻沒有子女,為人很好,是十里八村都人人稱讚的一戶人家,朱雨婷的父母認為他們會把小雨婷照顧的很好。
小雨婷剛被帶到魚家時,魚家夫婦十分喜歡這個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為了迎接他們的到來,夫妻倆準備了一桌子飯菜。
網圖
吃過午飯後,雨婷的親生父母趁雨婷不注意,悄悄離開魚家,回城了,留下5歲的女兒。
等雨婷反應過來要找爸爸媽媽時,那對夫妻已經離開多時。小雨婷對着爸媽離開的方向,大哭不止。
為了讓小雨婷開心,養母給她喝飲料、帶她出去玩、扮鬼臉逗她笑,但沒有一個方法能安慰孩子,她依舊哭鬧着要回家。
直到傍晚時分,小雨婷哭累了睡著了,養母白淑雲摟着她,輕輕哼唱著兒歌,看着即便是睡著了眼角仍掛着淚的小雨婷,白淑雲很是心疼。
不過,慢慢的,在魚錄慶夫婦耐心的引導和全心全意的愛之下,小雨婷逐漸適應了新生活,在這裡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很神奇的是,白淑雲一直患有的間歇性精神疾病,而隨着小雨婷的到來,這個病很少再犯。
與其說是魚家夫婦撫養小雨婷,拯救了她完整、自由的童年。不如說他們是互相救贖,小雨婷的到來也給這個家增添了很多歡樂和活力。
自從小雨婷來到魚家後,魚家夫婦簡直要把心掏出來放在小雨婷面前。他們是真心喜歡小雨婷,也是真心對待她。
雖然生活很難,但是魚錄慶夫妻倆很捨得給雨婷花錢。而且養父魚錄慶經常給雨婷買小玩具和漂亮裙子。
養母白淑雲也會每天給雨婷做各種各樣漂亮的髮型,每次都會引起小雨婷朋友們的羨慕。看着雨婷開心的笑容,夫妻倆覺得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小雨婷6歲那年,魚錄慶夫婦將她送進了學校開始讀書。村子裏的學校設施都很破舊,課桌和椅子又冷又硬,養母擔心雨婷坐着學習太累,便連夜給她縫製了軟和的棉墊子。
此時,小雨婷在魚家已經度過了將近一年,但是她的親生父母卻一次都沒來看過她。
小雨婷上學幾個月後,毫無預兆地生病,並發起了高燒,魚家夫婦兩人寸步不離,一直給她用濕毛巾物理降溫,守了她一夜。
後來魚錄慶見女兒燒一直不退便急了眼,他披上大衣背起雨婷就往鎮衛生所跑,身子骨比較弱的養母也緊隨其後。
二人摸黑跑了十幾公里山路,把雨婷送到了鎮衛生院,此時天都已經蒙蒙亮了。
養父敲開衛生院的門,請求診所的醫生給小雨婷看病。經過醫生的治療,小雨婷終於退燒了,夫妻兩人這才放心下來。
在小雨婷的童年記憶中,養父母對她的恩情實在太多了,給她的愛也太多了。
慢慢的,小雨婷長大了,她和魚家夫婦的感情也日益深厚,一家人生活得越來越幸福。
親生父母回歸,有一次「骨肉」分離
2004年的一天,一對夫婦的到來將魚家這平靜的日子打破。
當看到這對夫妻的一瞬間,養母白淑雲愣住了,隨後她立馬意識到他們此次來訪的目的。白淑雲轉頭望着朱雨婷的房間,控制不住情緒地流下了眼淚。
這對夫妻正是朱雨婷的親生父母,他們此時一心想要見到6年不見的女兒,還未等白淑雲開口,便衝進朱雨婷的房間。
當他們看到6年不見的女兒時,立馬衝上前抱住雨婷,激動地說::「我的孩子,你受苦了,還認識爸爸媽媽么?現在我們來接你回家了,我們一家人終於要團圓了。」
聽到這句話,養母白淑雲心裏空了一大塊,一時間感覺天崩地陷,她有些無措,但此時丈夫不在家,她並不知該如何是好。
但她知道的是,離別的這一天要來了。
朱雨婷與養父
朱雨婷對這兩個自稱是自己「親生爸媽」的夫妻有些陌生,她掙脫開兩人的懷抱,跑向養母,並藏在養母的身後。
看到這一幕,朱雨婷的親生父母更難受了。這世上還有什麼事比親生女兒不認自己更讓人難過呢。
不過朱雨婷不認他們也情有可原,畢竟6年的時間,他們一面都沒露過。朱玉婷小時候曾一度因此而自卑,她認為是自己不夠聽話,所以爸媽才不要自己的。
幸虧,養父母的愛填充了朱雨婷內心的自卑與敏感,他們讓朱雨婷意識到自己很好,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面對女兒的疏遠,朱雨婷的親生父母哭着講述了這些年他們不來接雨婷回家的原因。
原來,當年朱雨婷的親生父母只想着讓魚家夫婦幫忙照看女兒幾個月,他們想着等忙完這陣,就去把女兒接回來。
但後來,他們兩人經營的小煤窯突然出了事故,發生坍塌併產生了不少傷亡,兩人為了賠償傷亡工人的損失,近乎傾家蕩產,只能返回浙江,暫避風頭。
當時他們本想着將女兒一起接走,但在走之前,身上沒什麼錢了,暫時給不起當初承諾給魚家幫忙照顧女兒的費用,無奈之下只好先行離開。
他倆其實之前也偷偷地來村裡看過女兒,看到女兒在這裡生活的很開心,便想着再等一陣,二人事業都穩定了,生活好起來了再接回女兒。
沒想到,這一別就是6年的時間。眼看着女兒也已經慢慢長大了,開始懂事兒了。
而這夫妻倆也終於還清了當年的所有債務,生活逐漸變好了。所以才會決定在此時來把女兒接回家。
不過這個時候,家裡只有白淑雲和朱雨婷二人,養父魚錄慶去縣城工地打工了,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回家一次。
雨婷的親生父親立刻給魚錄慶打了電話,可能是上天不想讓他眼睜睜地看着女兒離開,所以幾個電話都未接通。
朱雨婷的親生父母此時陷入糾結,他們都知道白淑雲患有間歇性精神病,情緒上不能太激動。
他們擔心白淑雲心裏承受不了,萬一出事兒,到時候控制不住場面就壞了。於是,朱雨婷的親生媽媽對白淑雲說:「姐,我倆好久沒見到孩子了,能讓我們和孩子單獨找個地方玩一會兒嗎,我們一會兒就回來。」
白淑雲沉默了很久才點頭同意。她心裏很明白,雨婷這一走,應該很難就再回來了。
可是她沒有任何拒絕的理由,因為雨婷本就是他們的親生孩子,而且當初人家也的確是說將孩子寄養在自家。如今,他們要帶走孩子,自己是沒有理由攔住的。
想到這兒,白淑雲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她緊緊握着雨婷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在她的心裏還幻想着也許雨婷還會被送回來。
而養母拉着自己的手流淚的這一幕,成了朱雨婷對養母的最後一絲記憶。
隨後,不情願的雨婷被親生父母拉上車,一起去了商洛市區里。他們給她買了很多東西,一路上一直用討好的語氣詢問她這些年的生活故事。
當朱雨婷提出要他們送自己回家時,親生父母不管她怎麼哭鬧,都執意把她帶回了原先的家。
儘管這個家的生活條件、吃穿住用都比魚家好數倍,可是朱雨婷一點都不喜歡。
她強烈思念着商洛大山深處的那個家,既擔心在外地打工的養父身體出問題,又挂念養母身上的病會不會因為擔心自己而更嚴重。
朱雨婷很排斥這個家,也很排斥親生父母。因為在他們眼中,養父母是因為收了他們的錢所以才會盡心儘力照顧女兒。
但是朱雨婷知道,養父母是真的把自己當成親生女兒養。比起做富裕家庭的小公主,她更想做養父母家裡被愛着的寶貝。
不過,朱雨婷的父母鐵了心的不想讓朱雨婷再接觸魚家夫婦。不管雨婷如何哭鬧,他們都不願意告訴她,養父母的具體家庭地址。
這使得朱雨婷後來的尋找之路異常艱難。
心底的執念,12年尋「親」路
2015年,大學畢業的朱雨婷在浙江找到了一份工作。除此之外,她會做一些手工放到網絡上售賣,讓自己可以儘早經濟獨立。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攢夠充足的錢後,尋找養育了自己6年的養父母。雖然已經過去11年,但朱雨婷尋找養父母的想法並未動搖。
在她看來。養父母如今也都將近古稀之年,如果再一直猶豫不行動的話,很可能連感謝的話都來不及說出口。
若是此生錯過,那自己會遺憾一輩子。
但由於當時朱雨婷的年紀太小,而且與養父母家分開的時間太久。對於養父母家的具體地址,她實在是想不起來,只記得養父當時在陝西商洛市裡幹活,而村子在商洛周邊的山裡。
她還記得,小時候每天去上學的手都要步行四五個小時,而當時小學的名字是希望小學。
朱雨婷走了商洛附近的很多村子,問了很多人,但都沒有找到關於養父母的任何有效信息。
實在沒辦法的朱雨婷找到了媒體尋求幫助,媒體通過網絡發佈了雨婷的信息。
經過網友的轉發擴散,以及陝西當地公安局的協助,她終於得到關於養父母的消息。
在尋親的過程中,她遇到了一個當地人,他告訴朱雨婷,在附近的沙河子鎮九龍洞村有個叫魚錄慶的男人,他很可能就是朱雨婷要找的人。
得知消息後,朱雨婷迫不及待的跟隨當地人一起去了村裡。隨着雨婷踏上這段征程,在一路的顛簸中,很多記憶逐漸被喚醒。
在經歷了幾個小時車程後,遠遠的,朱雨婷就認出了小時候生活過得村子。即使相隔11年,兒時的所有回憶瞬間在腦海里浮現。
站在村口的位置,她知道自己真的回到了當初魂牽夢縈12年的村莊,而很快她就要見到自己思念多年的養父母了。
走過以前走了無數次的鄉間小路,朱雨婷越來越激動,她的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步伐也隨着記憶的喚醒而越來越快。
終於,她看到了養父的身影,她不顧一切的奔向養父。而當養父看到這個對着自己飛奔而來的女孩時,恍惚了幾秒鐘。
他打量了朱雨婷好幾眼,隨後激動的問道:「娃娃,你是哪裡的?你是我的女娃娃婷婷嗎?」
距離女兒離開已經11年,誰也理解不了,當初他回家時面對女兒空蕩蕩的房間和女兒被親生父母帶走的消息時,心裏有多絕望。
這些年,他心裏一直盼望着,女兒會回來找他,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一點音訊都沒有,他心裏早就不抱希望了。沒想到,如今,在他的有生之年,竟然能再次與女兒見面。
在朱雨婷的印象里,養父沒怎麼變,不過比以前更加瘦小佝僂。當魚錄慶略帶顫抖的聲音問出那句話時,朱雨婷直接向著魚錄慶跑過去。
心裏的千言萬語一時間竟說不出來一個字,只是衝過去緊緊抱住養父,兩人抱在一起痛哭。
等到他們情緒穩定了一點之後,朱雨婷詢問養母去哪兒了,魚錄慶告訴她,白淑雲早在四年前就已經病逝了。
原來當時朱雨婷被親生父母帶走後,白淑雲的舊疾複發,兵敗如山倒,最後病逝。
不過即使是在臨走前,白淑雲還一直在叮囑老伴,如果哪天雨婷回來了,記得讓她去墓前看看我。
雨婷聽到養母離世的消息很難過,她很自責,為什麼自己當初沒有早點回來。帶着對養母的思念和遺憾,朱雨婷隨養父一同前往養母的墳前。
在白淑雲的墳前,朱雨婷雙膝下跪,朝着九泉之下的養母深切跪拜泣不成聲。
當天晚上,朱雨婷和養父一直聊天,訴說著這11年來,彼此的經歷,相互感慨着人生中的幸福與無常,久別重逢的父女兩人聊了一夜。
後來,朱雨婷勸養父去養老院住,錢由她來出。魚錄慶卻表示自己身子骨還硬朗,住在這裡習慣了,而且門外地頭還有老伴的墳,每天看一眼也是安慰。
天亮以後,朱雨婷將養父帶到商洛市里,給他重新挑選了幾身衣服,還給家裡添置了一些生活用品,最後,她還給養父買了部手機,這樣日後與養父聯繫就更方便了。
在村裡陪了養父幾天後,朱雨婷返回浙江舟山繼續工作。臨走前她給養父留了一筆錢,讓他好好保重身體,並表示自己會經常來看望他。
此後,不管朱雨婷多忙,她總會抽空給養父打電話叮囑他吃飽穿暖。同時,她還經常網購一些生活必需品到城裡的親戚家,讓他們有空回村的時候一起帶給養父。
如今,為了再次避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朱雨婷在商洛市租了套房子,並將養父接過去居住,畢竟在那裡有一些親戚朋友可以幫自己多照看養父。
她說養父的年紀大了,不想他再回農村受苦,要讓他在城裡安享晚年。
她的親生父母在知曉了女兒的做法後,剛開始兩人很反對女兒的這一行為。
但是當他們看到女兒在魚錄慶面前開懷大笑時,他們突然釋然了。只要是女兒開心,那就遂了她的心意。畢竟女兒有感恩之心也是他們一直以來都期盼的。
誠然,在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紛繁世界裏,好人有好報或許越來越蒼白無力,許多人認為,利己主義才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一心只為自己着想,相比於處處為自己,有些人更懂得感恩。
朱雨婷與養父母雖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之間的情感卻超越了血緣關係的羈絆。愛能治癒一切,哪怕曾經有過傷痛,也會被愛療愈,但療愈的前提就是能用感恩的心接受愛。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於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