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興的軍大人」 | 李文聯:愛拼才能永遠贏

走進大興的軍大人203號:

西安大興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兼兒童保健科主任 李文聯

標籤:勇於挑戰 上進 踏實

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多次選擇,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好走的那條路,但往往回頭看時又會有所遺憾,甚至後悔。

當問到李文聯主任面對兩條路會如何選擇時,她語氣溫柔,但無比堅定說道,「我是那種想看看自己極限在哪的人,並且一旦選擇,就不會後悔。」

回看李文聯的醫學之路,確實是一條精彩的「拼搏之路」。

優秀才有更多機會

從小到大,李文聯就是家長們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品學兼優還勤奮好學。1986年,李文聯成功考取西安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大學期間,李文聯的生活始終圍繞着教室、宿舍、圖書館、實驗室,想要學好基礎知識,為將來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畢業後,李文聯被分配到閻良區人民醫院工作,毅然決然選擇了又苦又累的兒科。

溫柔親和又認真負責的李文聯深受家長信賴、小朋友喜歡。因為無論白天還是深夜,周末還是節假日,只要自己管的患兒有需要,李文聯總會第一時間趕回科室,來到床旁查看患兒。

隨着接診患兒越來越多,李文聯沒有選擇按部就班,反而開始感到困惑,尤其是在疑難危重症患兒搶救時,「我總是在想,如果我的技術水平再高一些,是不是就會有更多危重患兒重獲新生?」

為了能夠救治更多的患兒,李文聯選擇繼續深造,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李文聯開啟了邊帶娃邊複習考研的生活,超強的學習能力果然名不虛傳。2001年,李文聯一戰考上第四軍醫大學兒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攻新生兒方向,師從現在大興醫院兒科中心王玲主任。

在軍大那幾年,李文聯從王玲主任身上看到一個醫生對患者及家屬像親人一般,對工作是如此的痴迷和較真,「那段時間,是我成長最快的時候。」

17年,從醫生到科室主任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一次學術交流會上,李文聯被廣東一家醫院兒科主任引薦去他們醫院當學科帶頭人。

當時36歲的李文聯雖然一腔熱血,但冷靜下來思考後,從北方到南方,還是面臨很大挑戰的。「不單是千里之外的距離,還要考慮家人。」回家後,李文聯將此事告訴家人,沒想到家人無條件支持,讓她想做就勇敢去做。

「我當時想,經過這麼多年學習歷練,技術水平是提高了,應該挑戰一下自己,嘗試去帶好一個團隊!」

帶着家人的支持,李文聯來到廣東。擔任科室主任後,她幾乎把科室當成家,每逢節假日,為了醫生們能多陪家人,她常常幫忙頂班,她不但是科室的當家人,還是大家的貼心人。

擔任科室主任後,她必須考慮學科發展。李文聯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希望通過中醫來彌補西醫的局限性。她積极參加各類中醫培訓班,抓住一切機會瘋狂充電,她帶領科室醫務人員不斷摸索、實踐、總結,中西醫結合兒科治療在她的倡導推動下取得了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

2018年,李文聯帶領科室採用中西醫結合兒科治療在珠海市起廣泛認可,獲評「廣東省中醫兒科重點建設單位」 「珠海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學分會主委單位」。

在廣東,李文聯一干就是17年,從一名好醫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她帶領科室先後獲得省、市「青年文明號」稱號,自己也多次獲得省、市級「好醫生」 「最美醫務工作者」 「嶺南名醫」等多項榮譽。

「『挑戰』是我的關鍵詞!」

2021年,李文聯到了退休年齡,原單位極力邀請返聘她為專家。但出於對家人的挂念和愧疚,李文聯選擇了回到西安,來到西安大興醫院,擔任兒科中心副主任兼兒保科主任。

入職大興以來,李文聯迅速進入角色,隨着臨床經驗的不斷積累與完善,李文聯的治病理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前專註於如何治病,現在越來越覺得兒童保健工作更重要。」

大醫治未病,成了李文聯的新「挑戰」。

根據之前兒保管理經驗,李文聯在科室原有工作基礎上又整理羅列出10多項工作計劃,例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中醫兒童保健、區域內兒童體檢、幼兒園及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兒童公共衛生工作等。

短短5個多月,科室在李文聯的帶領下,各項工作都在往更好的方向邁進。

回看李文聯的人生階段,每一次選擇都不斷突破自我,愛拼的李文聯時刻準備着迎接下一個挑戰。


供稿:職詩萌

編寫:李瀟帆

責編:劉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