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三百萬災民在飢餓與戰火中求生,民族脊樑遭遇危機

天災人禍,哀鴻遍野。


1942年,正處在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白熱化階段,當所謂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把目光聚焦在戰後的世界格局的時候,古老的中原大地河南,正爆發著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旱災和戰爭。這場天災人禍,不但讓天下人看清了美蔣反動派的腐敗無能,而且也使得我們的民族脊樑遭遇了新生以來的重大危機。

影片通過對旱災的描述,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天災之下的人禍,雙重災難降臨到中原大地的河南百姓身上,無論是封建地主,還是窮苦百姓,都無法逃離這場史無前例的旱災,都遭受着來自戰爭和國民黨腐敗政府的二次傷害,他們還有出路嗎?還有活路嗎?我們的民族脊樑會在腐敗的國民黨和戰爭的雙重打擊下傾覆嗎?還能支撐住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也為後續劇情做好了鋪墊。

僧多粥少,逃難之路。


本片是根據劉振雲的小說《溫故1942》改編,通過對典型的封建地主老東家一家,在史無前例的旱災中的不同遭遇,真實而生動的還原了在中原大地河南,任何人在天災人禍的饑荒面前,他們都不可能倖免,他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面對十里八村洶湧而至的難民,即便是狡猾的封建地主老東家,也只能一面假意選擇妥協,一面偷偷地派人去報官。此時,只能任由難民們起鍋造飯,毫無顧忌地大吃特吃。

影片通過對老東家一家「遭遇」的描述,生動而真實地描繪出了旱災初期,各地災民的縮影。看着如此和諧的場景,無論影片中的老東家願不願意?無論這些難民還能吃幾天?無論老東家有沒有報官?無論難民有沒有發生暴亂?其實在導演刻畫的這個真實縮影中,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早已註定。在如此殘酷的大環境下,即便沒有發生災民暴亂,也不可能改變僧多粥少的局面,他們註定了都將走上毫無希望的逃難之路,而此刻,我們的民族脊樑即將遭受着來自國民黨的腐敗無能,以及抗日戰爭和大旱災帶來的巨大危機。

兵荒馬亂,人間煉獄。


逃難開始,浩浩蕩蕩的難民中,導演再次通過對老東家一家的刻畫,揭示出了地主老東家一家在逃亡初期的不同感受。他們有馬車,他們拉着足夠的糧食,正如老東家在勸自己的女兒時說的那樣:他們是去躲災的,不是去逃荒的。

影片用這種生動而真實的劇情描述,刻畫出地主老東家的醜惡嘴臉,不但表達了對人民當家做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且也為後續包括地主老東家在內,任何人都不例外地絕望的逃生坎途埋下了伏筆。絕望不期而至,日軍侵略者毫無人性地向逃難的災民投放炸彈,災民死傷無數,影片不但真實地還原了侵略者的殘暴,而且也讓地主老東家真正變成了災民;不但讓我們看到腐敗的國民政府統治下的天災人禍,而且讓我們在危機中更加確信民族脊樑的重要性,以及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這就是1942年的河南,這就是300萬災民的苦難縮影,這就是我們在危機中的民族脊樑,苦難讓天下人看清了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苦難永遠不會壓垮我們的民族脊樑,即便身處人間煉獄,依然向死而生。

結束語:


電影《一九四二》,三百萬河南災民在飢餓與戰火中求生,哀鴻遍野,我們的民族脊樑在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中遭遇重大危機!安奈斯影評,一個真正的影評作者,專業解讀影片的隱秘,情節解密,細節剖析,帶你三分鐘體驗電影本質的快感。點個關注,見證我的成長,其他小夥伴如果還有什麼好看的電影,請在評論區文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