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高級的自律:制怒、能容、消怨

作者:雲淡風輕

內經》一書中有言:「怒則氣上,則傷臟;臟傷,則病起。」換句話說,百病,來自於生氣。


幾年前,我去醫院看望老爸。在走廊見一個男人被兩個人駕着去病房。他的上身,像充氣娃娃一樣,鼓鼓的,臉色憋得鐵青。痛苦的樣子,看了直讓人心疼。


我問老爸:「他得了什麼病?」老爸說:「聽他家人說,是和他媳婦生氣,氣的。」「啊,生氣竟能把人氣成這樣?」我驚詫不已。


第二天,又聽到進一步消息:他媳婦和他離婚了,說他氣量太小,受不了。花着錢,遭着罪,家還散了。


其實,誰都明白,無論是生氣、計較、抱怨,這些負面情緒,都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使生活一團糟。但很多人卻改不了,或者說不知道怎麼做才對?


《修心三不》一書中說:「生氣,傷人傷幾;計較,累人累心;抱怨,天怒人厭。」


那麼,高手是如何應對自己的這些負面情緒?我們不妨學習一下:與其生氣,不如爭氣;與其計較,不如努力;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1.制怒


網上有言:「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不去生氣的人,才是智者。」

的確,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難免會生氣。但用智慧消融怒氣的人,才是智者。


有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專業學的是英文。他自以為自己的英文,無論聽、說、讀、寫,都不在話下。


他向外企投簡歷時,認為外企一定會搶着要他。可是,一份份簡歷投出,都石沉大海。正當他感到忐忑不安時,接到一封外企公司的回信。


信中刻薄地寫道:「我們公司並不缺人,就算職位有缺,也不會僱用你,雖然你認為自己的英文水平較高,但是從你寫的履歷來看,你的英文寫作能力很差,大概只有高中生的水平,連一些常用的文法也錯誤百出。」


看後,他氣得火冒三丈,正要提筆罵回去,以解心頭之氣。可轉念一想,人家和我無冤無仇,沒理由損我啊?還是自己自以為是,有錯誤沒有察覺。


經過自省,心中的怒氣逐漸平息。他特別真誠地寫了一封感謝信。意外的是,幾天後,他又接到這家外企的回信:他被錄取了。


不拿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被他人不好地評價左右情緒,是真正有思想的智者。


卡耐基說:「如果一個人有着快樂的思想,那麼他就會快樂;如果一個人有着凄慘的思想,那麼他就會凄慘。」


可以肯定,決定事情結果的,不是脾氣的好壞,而是這個人的思想高度。覺悟高,事情的走向就是積極的。覺悟低或沒有覺悟,自然會陷入負面情緒里,與好事無緣。


因為人在憤怒的那一刻,會失去對自我的要求。沒了約束,負能量就會肆意無度,害你不能解決問題。害你傷心、傷體。


而通過自省,思想會上升到另一個高度,心態就會完全改變。就像指南針,給人指出正確的方向:能替代反駁,能包容對方,能平息怒氣。


心態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改變,人生就會跟着改變。


總之,不生氣,你就贏了。


2.能容

古往今來,回看那些事業成功的人,都是胸襟開闊,能駕馭自己的情緒的有識之士。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在小事上能容。


馬季是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曾經有一段時間,因檔期原因,沒有演出安排。


有一天,他在公交車上,聽兩個年輕人在談論:「我聽說馬季出事了,已經被抓起來了。」另一個說:「不會吧?前兩天電視台還播他的相聲呢。」「那是早就錄好了的。」


事情就這麼巧。馬季就坐在他倆的旁邊,兩人的對話都聽了去,但他沒有去爭辯,而是把腦袋縮進了衣領里。


嘴長在別人身上,怎麼說,是別人的事。計不計較,是自己的事。若是計較,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接着你的話茬,會說些什麼。


或許是令你更加生氣的話,或許會因情緒激動,大打出手。即便是道歉的話,也會令雙方尷尬。


而不去計較,不但會為自己節省時間和精力,還不會破壞自己的心境,更可能避免一場災禍。不管勝負,結局也只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不過,不計較,不只是沉默,也可以是還原事實,做出解釋。


美國前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在就職演說時,台下突然有人大喊;「他只不過是一個裁縫!」面對嘲諷,約翰遜沒有生氣,而是泰然處之。


他微笑着說:「某位先生說我過去是個裁縫,的確如此。但我並沒有為此感到難堪,因為我在做裁縫的時候,我享有好聲譽。


我對我的顧客熱情周到,即使我只是個裁縫,也能夠取得出色的業績。」話音剛落,台下掌聲雷鳴。


聰明人,都懂得退讓。不在爛人和瑣事上糾纏,把時間用在實現自己前途的大事上,是大格局。


做大事者,都心胸寬廣,能容人、容事。只要不違規違法,不超出做人的底線,都可以飄過。而斤斤計較者,只看眼前的方寸之地,自然也成不了大事。世間萬事萬物,都成正比。


你若計較,煩惱便多;你若看開,煩惱便少。


不計較,別跟自己過不去。珍惜眼前的幸福,才是明智之舉。


3.消怨


在倫敦郊外的度假村,哈里開了家餐廳,每天忙得焦頭爛額。這日,哈里正在廚房忙着,服務生端着一盤油炸馬鈴薯進來,對哈里說:「客人說切得太厚了。」

哈里看了一眼,心裏想,以前也是這麼切啊,沒有顧客抱怨切的厚。不過,他二話沒說,重新做了一份,並按照要求把馬鈴薯切薄一些。


可幾分鐘後,服務生氣呼呼地端了回來,對哈里說:「那位客人一定是故意找茬,對我發牢騷,埋怨我們切得還是厚。」


哈里忍住脾氣,沒說什麼,把馬鈴薯切得更薄了,並炸成金黃色,又在上面撒了少許鹽,讓服務生再端上去。


不一會,服務生興緻勃勃地回到廚房,對哈里說:「這次客人非常高興,其他客人也讚不絕口,還多點了幾份。」從此,這道馬鈴薯片,成了餐廳的招牌菜。哈里也一舉成名。


不抱怨,有時是另一種獲得。如同塞翁失馬,竟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


網上有一段話:「抱怨等於往自己的鞋裡倒水,只會使以後的路更難走。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不僅讓別人感到難過,自己的心情也往往更糟,心頭的怨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


無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的事很多。如果氣量太小,總是抱怨,就會被負能量包裹,定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只有心量放大,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什麼都不是問題。


正如作家何權峰所說:「氣度變大,抱怨就變小;胸襟變寬,路就會變廣;格局夠大,問題就消失不見。


不抱怨,就是自己對自己好。人生不能輸給壞心情。


4.


白岩松說過:「不管你承不承認,越是成功的人,越是自律;自律,幾乎可以決定你的事業成功與否。」


深表贊同。


每個人都想在自己熱愛的事業領域,有所作為,為幸福助力。但願景是美好的,若不自律,很難實現這一目標。


自律,是實現所有目標的前提。每個人都可能在針對自己不公平或不理解的事情上,產生不良的情緒。自律,能幫助及時止損。


不生氣,身體會健康。健康,是自己一生的依靠;不計較,是不跟自己過不去。把心態放寬,只管努力,未來才可期;不埋怨,就不會影響心情。只要相信自己,就不受外來因素地干擾,把精力用在創造上,何愁做不出成績?


作家馬德曾說:「這個世界,看似周遭嘈雜,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質上,還是你一個人的世界。你若澄清,世界就乾淨;你若簡單,世界就難以複雜。」


用愛貫穿自己的整個人生,你會發現,比誰過得都幸福。


作者簡介:雲淡風輕。多平台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