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物理學家楊振寧度過了自己的100歲生日。
照片里的楊振寧,頭髮鬢白,但精力依然充沛,身體健朗。
除了走路時需要妻子翁帆的攙扶外,無論精神還是外表看起來都非常好。
對於經常做研究的百歲老人來說,這種狀態真的很難得了。
但是,楊振寧的這一百年,過得也不算平靜。
有兩件事卻一直充滿着爭議。
一個就是被稱為最後的一戰的量子對撞機。
這個應該都有所聽說,楊振寧反對的原因很簡單。
東西費錢,會用的中國科學家不多,目前階段研究用得着的地方也很少。
到最後很容易給西方人做嫁衣。
反對楊振寧觀點的理由也很直接,不造出來怎麼知道沒用呢?研究什麼項目不用花錢?
另一件事就是他和小54歲的翁帆的婚姻。
從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結婚,這段「忘年戀」到今年已經是第18個年頭。
翁帆也從28歲到46歲,度過了一個女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歲月。
十八新娘八十郎,帶着嬌妻搞科研。
科技還是狠活?是人們問得最多的一句。
科學界的問題或許很難在短時間內分個對錯。
但這些年關於楊振寧和翁帆的愛情故事,已經從最初的「老夫貪戀美色,少妻貪圖名利」,「雙方不過是各取所需,能有什麼愛情?」
到如今折回頭想,又都充滿了理解。
風評的變化源於一些細微的小事。
比如對於再婚一事,楊振寧曾直言:
「在太太去世後,一個老年人的孤獨,我很怕的。所以人家一問我,我就很老實地回答,如果我沒遇到翁帆,還是會再婚的。」
而翁帆對於這份愛情的看法則是,「我只是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
再比如嫁給楊振寧之前,翁帆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喜歡喝咖啡,也經常熬夜。
但婚後,她配合他的習慣,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來自業內人士也給出了官方評價——物理學家葛墨林說:「原本說話刻薄的一些同行,現在也對翁帆評價很高。」
耳熟能詳不多提,這些故事媒體大都該寫的寫了遍。
總結起來就是婚姻如水,冷暖自知。
婚姻好不好,不在別人的嘴裏,而在自己的心裏。
更直白的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確實,比起娛樂圈和生活中那些年齡相仿門當戶對卻過得同床異夢的夫妻,誰有資格指責楊振寧和翁帆呢。
但百年之後再回望,個人覺得,他們的婚姻不只是清醒不後悔,還有一份更高級的通透。
清醒只能讓人做及時的選擇,變得通透才能走好選擇的路。
列舉我印象里比較深刻的幾件事:
一件是翁帆和楊振寧相識的過程。
那是1995年,汕頭大學籌備首屆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讀大一的翁帆負責接待楊振寧和他的結髮妻子杜致禮。
因為彼此的印象特別好,此後多年,翁帆和楊振寧夫婦保持着書信往來。
那段時間,楊振寧跟李政道研究物理學,杜致禮則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擔任中文教師,並且撫養三個兒女。
而翁帆一直在深圳工作,其間與香港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在香港辦理了結婚手續。
然而本該各自幸福的幾個人,卻因為意外再次有了交集。
2003年,楊振寧的夫人杜致禮去世,而此時,翁帆也剛剛結束了她失敗的婚姻。
所以同樣經歷着感情失落的兩人,約着去北海旅行。
旅程結束後,楊振寧便向翁帆求婚,2004年12月24日,兩人在民政局登記結婚。
一位是82歲原配去世的老人,一位是結束了失敗婚姻的28歲貌美女子。
兩人的結合初看如同一場大地震,但如今細究起來,不過也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就像《圍城》里有一段話,大概意思是:
結婚以後再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舟車僕僕以後,才能彼此看破、彼此厭惡,如果還沒有吵嘴翻臉,這種夫婦保證是真愛。
這和台灣那對爺孫戀還不同,林靖恩的故事,無論如何感動,歸根到底,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一個從小缺愛的少女,想要脫離原生家庭,卻又沒有獨立意識、思考能力,相應的知識和眼界。
而楊振寧與翁帆,則是在共同旅行之後,從崇拜、友情,變為感情、愛情、合作夥伴……
步步經營看到了彼此的閃光點,想清了未來的生活。
也因此蜚短流長的這些年,並沒有影響兩人正常的生活,反而兩人的狀態變得越來越好。
前面我們看到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愛的證明。
還有一件事是翁帆父親的一則採訪,他說:
我理解女兒的選擇,小帆願意為照顧楊教授的晚年生活做出犧牲,這是光榮!
對這句話,很多人表示震驚。
難道現在還有這種殉道式的「光榮的犧牲」嗎?
楊振寧同志需要您的女兒做出犧牲之後才會給祖國做貢獻嗎?
其實翁帆父親的說法也不無道理,畢竟翁帆與楊振寧歲數相差過大,兩個人的生活習慣肯定不同。
翁帆為了楊振寧身體健康考慮,多付出也是意料之中。
但對兩位當事人來說,這不是犧牲,而是互相成全。
翁帆就十分反對父親的說法,她說:「我們一直生活得很平靜,我很享受,他給了我一個很純凈的世界。」
於她而言,楊振寧更像是她「生命的帶路人」。
而楊振寧則說:
「假如我沒跟翁帆結婚,我會覺得三四十年後的事跟我沒關係;現在我知道,30年後的事,透過翁帆的生命,與我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他認為,翁帆是老天送給他「最後的禮物」。
彼此欣賞,也彼此感恩。
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能排除父母、子女的干擾,以「獨立人」的姿態和對方站在一起共同成長。
世間最好的愛情不過如此了。
當然,年齡始終是無法抹平的現實。
無論楊振寧與翁帆之間的愛情有多深,都必須要面對最現實的人生。
具體對這對幾乎和死神如影隨形的夫妻來說,就是生育,生死,生活。
生不生孩子,是個難題。
生吧,難免有搶家產的嫌疑,不生,這段感情這個年紀,實實在在是個遺憾。
面對這個問題,楊振寧是這樣回答的:
「我想我們不宜要孩子,因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個人帶着一個或者兩個孩子,那將是很困難的事。」
前段時間楊振寧也立下了遺囑:
他將現金資產全部留給與前妻生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翁帆只獲得一座別墅的使用權,且別墅的產權歸某大學所有。
走過18年,遺產只有房子的使用權,好尷尬。
「至少應該給女方留下一些生活保障啊,到時候他一去世,房子被收回了?」
可能確實有點太無私了,也可能私下還有別的分配。
但無論如何證明了,翁帆真不是為利而來。
至少楊振寧是不願意讓翁帆承受嫁給他是圖名圖錢這個惡名。
那如果有那一天(楊振寧去世),你是不是允許翁帆改嫁?
楊振寧說,自己的心裏一直有兩個聲音,年輕的自己不允許翁帆改嫁,老年的自己允許翁帆改嫁。」
所以「等我將來離開這個世界,你(翁帆)可以再婚」。
據說針對這個回答,翁帆很生氣。
因為她覺得楊振寧這樣說是不夠愛自己的表現,但後來她也想明白了:
「以完美的愛情主義者的眼光去看,那時候的我不喜歡那句話。但今天我們聊到這句話,更加成熟理性地去看待這句話的時候,我感激他的這句話。」
是的,從完美主義角度講,沒人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會說這樣的話。
但是現實中,發生了改變,也不能說這就不算圓滿。
看上去矛盾其實也很好理解。
因為愛情是自私的,但同時也是最無私的。
楊振寧愛翁帆是真的,放手也是真的。
當我不在的時候,又有誰來照顧你呢?
這是一個愛你的人的肺腑之言,沒有高尚到哪裡去,也沒有低到哪裡去。
曾經很多人「噁心」楊振寧和翁帆的婚姻,也是忽略了這一件事情。
「人生是非常複雜的,感情也非常複雜,不能說簡單的對與錯,只能說珍惜擁有,不計得失。」
活得通透的人,往往更懂得包容,也更加坦誠,懂得自己、他人的所需。
在擁有的時候全力以赴,到了該告別的時候不談虧欠。
盡心即是完美。
楊振寧曾說「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
在一切流逝面前,時間是最大的威脅,時間也給出了答案。
相愛18年,山河遠闊,極目所致,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至於下一個18年,故事會通向哪裡,還不能下定論。
但我們也不必拿世俗,去評判超越世俗的人。
就祝福他們能繼續幸福地生活下去。
我們也要活在當下,認真過好今天,未來就交給未來吧。
常愛常新很難,就是因為難才考驗人,努力像真理一樣生活吧。
點亮「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完-
圖片及資料來源:
《今天,楊振寧100歲了,他究竟有多麼了不起?諾獎不是他的巔峰》,北美留學生觀察,2022.10.01
《28歲翁帆嫁給82歲楊振寧,究竟圖什麼?17年後翁帆說了真話》,家庭讀書,2021.09.24
《楊振寧百歲壽宴,和小54歲翁帆十指相扣,結婚18年3次病重》,
不八卦會死星人,2022.09.27
《楊振寧的高情商,坦然回應「去世後怎麼辦」的問題:希望翁帆再嫁》,毒舌小紅帽,20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