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遊記之五十七 哈爾濱篇 依蘭五國頭城「十二」

靖康之變歷史展室」第二部分:「宋遼之戰」。

主要講的是後晉兒皇帝石敬瑭,割給遼朝燕雲十六州,宋遼太原之戰,石重貴不稱臣,遼出兵滅後晉的這段歷史。

石敬塘(892年一942年),是五代十國後晉開國皇帝(936一942年)在位6年。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妻屬於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戰功卓著,後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後,任石敬塘為河東節度使

後塘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起兵造反,後唐兵圍太原,石敬瑭割雲燕十六州(燕州(今北京)、薊州(今薊縣)、瀛州(今河間)、莫州(今任丘)、涿州(今涿縣)、檀州(今密雲)、順州(今順義)、新州(今涿鹿)、偽州(今懷來)、儒州(今延慶)、武州(今宣化)、雲州(今大同)、應州(今應縣)、寰州(今寰清)、朔州(今朔縣)、蔚州(今蔚縣)。東西600公里,南北200公里,面積12萬多平方公里

當天晚上,一幕歷史上罕見的醜劇鳴鑼開場,只見44歲的石敬瑭在眾官簇擁下,跪在33歲的遼朝皇帝耶律德光腳下,口稱:「兒皇叩見父皇」。獻十六州圖,奉表……割給遼朝,納入遼朝的版圖。這十六州是中原最重要的險關要塞與天然屏障,使致門戶大開,使華北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鐵蹄之下。導致戰亂頻發,人們飽嘗戰亂之苦。

割讓雲燕十六州後,遼帝耶律德光親自率領30萬遼朝騎兵,直達太原城下,大敗後唐軍,晉陽之城解圍。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去世,其養子(侄兒)石重貴(914一974年)繼位(942一946年)在位4年。沿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對遼朝皇帝自稱「皇孫兒」,但不稱臣,惹怒了遼朝皇帝耶律德光,進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攻佔後晉都城開封,逼迫石重貴投降,被俘虜,只存在10年的後晉滅亡。

石重貴後被流放到黃龍府(今吉林農安縣)、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陽朝陽,死於今遼寧省朝陽市烏蘭河碩鄉波羅赤村,葬在黃道營子村的遼代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