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中,我國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不僅可以在保證速度的同時,也能保證質量,所以其他國家都將我國稱為基建狂魔。
在這次疫情爆發之後,用幾天時間修建一所醫院,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這也體現出了我國強大的基礎建設實力。
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我國耗費了巨大人力和財力,才成功修建了港珠澳大橋,但在投入使用之後,卻成為了一座空橋,幾乎沒有車輛經過,這又是怎麼回事?難道1269億將要打了水漂?不少車主站出來進行回應,並不是不想過,主要是經過這座大橋有着太高的要求。
1、為什麼私家車很少經過這座大橋?
在古時候,我國就掌握了非常高超的橋樑製造技術,並且橋樑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排在了第一位,時至今日,這些橋樑製造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其他國家和我國相比,只能望其項背。
如今,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就位於我國,就是遠近聞名的港珠澳大橋,就座大橋全長55千米,將珠海、香港和澳門三個地區連接起來,將對珠江三角區的發展帶來巨大作用。
因為在修建時,存在着非常高的難度,所以這座大橋能夠順利建成並且通車,可謂是一個奇蹟,但就是這樣一座刷新諸多記錄的跨海大橋,卻很少有私家車使用,難道這座橋將會成為擺設?這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原因?
有些車主對此進行了回應,其實並不是他們不願意經過這座橋,主要是因為想要經過這座大橋,必須滿足很多要求。
首先就是證件問題,因為這座大橋通往香港和澳門地區,所以在上橋時,必須辦理港澳通行證,這個證件辦起來並不存在太大的難度,但需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而有一個問題很難解決,那就是簽證。
在這座大橋上經過之後,就相當於進行了跨區域行駛,每一次來回都要進行證件檢查,如果是廣東戶口,那麼每年就可以辦理很多次簽證,但如果是其他省份的戶口就不行了。所以在這一個要求上,就已經讓很多私家車望而卻步了。
其次和車輛的牌照有關。要知道,這座大橋連接的三個地區,有着各自不同的駕駛證和牌照,如果要到這三個區域行駛,就必須同時擁有這三個地區的牌照,這對不少車主來說,很難滿足這個條件。
在日常生活中,辦理一個汽車牌照就已經非常麻煩了,更別說辦理三個,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手續十分繁瑣,整個過程也十分漫長,所以還不如不經過這座大橋。
最後一個原因也非常現實,那就是在這三個地區當中,有着非常大的駕駛習慣差異。這座大橋一共跨了三個區域,而在每個區域當中,都有着不同的開車習慣,在交通法規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異。
就比如在珠海,駕駛室在車輛的左側,而在香港和澳門地區,駕駛室是在車輛的右側,去到這些區域開車,就需要改變開車習慣,這讓很多人感到不適應,所以還不如直接打車,會更加方便。
2、這座橋將成為擺設?
對私家車來說,想要上這座大橋行駛,必須要滿足很多條件,所以在沒了大量私家車的情況之下,港珠澳大橋看起來非常安靜,有些人就覺得,這座大橋或許會成為一個擺設,可事實真就如此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雖然在這座橋上的車流量並不大,但對這幾個地區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流。在進行大橋建設時,考慮的就是地區之間加強溝通,共同促進經濟發展。
港珠澳大橋的修建,還有十分現實的意義,這大大縮小了澳門、香港和珠海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經濟合作和聯繫進一步加強,技術和文化也能夠進行更加積極的溝通,能夠促進發展。
小結
其實港珠澳大橋並不只是一座大橋,除了存在交通運輸價值之外,還能夠促進這三個區域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有着十分積極的作用。
今日熱議:已投入使用的「港珠澳大橋」,為何卻「無車過」?車主:要求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