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文化作為我國文化一部分,在歷史發展中也有眾多的講究,這不僅源於對逝者的尊重,更是對於逝者感恩的一種形式。隨着時代發展,作為老一輩傳承千年的習俗越來越不被年輕人所理解。
壽衣7件套包括什麼?
壽衣作為一個統稱,壽衣七件套在葬禮上常表示為「四領三腰」,這裡的「四領」通常指四件上衣,也即棉衣、棉袍、襯衣、夾衣;「三腰」通常指襯褲、棉褲、夾褲。此外壽衣七件套套裝還包括被褥四件套、配件四件套和首飾九件套,這些壽衣配飾和「七件套」一起,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壽衣七件套」。
同時關於中衣與外衣也有很多講究。首先中衣,無論冬亦或是夏,中衣都要選用棉製的衣褲,而這一講究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為了表示對逝者「厚葬」。外衣分常服與壽服兩種。常服與生者衣服大體相同,但分男女不同款式,衣服上多使用魔術搭扣,而非鈕扣。外套是壽衣的最外層,也有常服與傳統壽服之分。
壽衣為什麼沒有內衣褲?
壽衣不興內衣褲的,一般指的是背心與短褲,依據現在的風俗,背心平時也很少進行穿着了,而短褲在人去世後是不需要穿的,有貼身襯衣襯褲就可以了,而此時襯衣襯褲只有尺碼不同而沒有男女之分。壽衣只穿長衣服,不能穿短衣短褲,意在不能讓遺體遭受風吹日晒雨淋。
作為中國文化一部分,壽衣文化習俗講究可以隨着時代發展變化,但不能徹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