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喬家」到底多有錢?收復新疆組建北洋水師都有他的功勞

明朝清朝中期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只有官方才被允許和外國商人交易,極大的阻礙了商業的發展,但是到了清朝中晚期,在廣州十三行的開放也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唯一倖存的商貿口岸,為清朝輸送了大量的財稅。除了廣州三十行以外,在民間還有一個家族也是清朝三大頂級富豪之一,就是喬家。

喬家始發於乾隆年間,喬貴發是第一代發家的,早期是開了個商鋪叫廣盛公,主要是販賣雜糧白酒等,後面改名為復盛公,到嘉慶時期商號也小有規模,喬家一直秉承誠信經營的理念在周圍的口碑也比較好。到兒子喬全美這一代傳承的也算穩當,但是並沒有活到一甲子,留下了兩個子嗣,喬致廣和喬致庸,喬致廣開始接手商鋪,喬致庸學文考取功名走仕途這條路。但在喬致庸考取秀才後不久長兄喬致廣就應病去世了,喬致庸就接手家裡的生意,無奈走上經商這條路。這樣開始了一代家族的皇圖霸業。

前文說道喬致庸是由長兄喬致廣撫養長大,而他的去世其中也跟一場內亂有關,就是太平天國運動,由於長江以南都被太平軍所佔領,喬家的生意也受到牽連,受不了打擊應病去世,古代能夠販賣的通貨無非就是茶葉,絲綢,陶瓷。而由於南方內亂運輸受阻生意受到影響也很正常,而喬致庸接手家族後,第一件事就是上下打點關係開始疏通商道,生意也開始有了起色。


喬家能正在發家並不是在傳統的販茶賣絲綢,而是涉及金融業務,也就是創辦銀號,這也跟當時的晉商經商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清朝晚期,社會動亂各地勢力盤踞,土匪橫行,對於常年經商走販之人沒有一點保障。身上帶很多銀兩不是很安全,而此時山西這邊也只有平遙的日升昌票號規模最大,但分號也就七家無法滿足於晉商的需求。喬致庸正是看到了裏面的發展前景,於是把專門賣茶葉的大德興商鋪改為大德通專營匯兌。小試牛刀後利潤還不錯,就把賺來的利息再次投入,到了光緒年間喬家的資本已經達到了35萬兩的資本積累,之後在全國開設票號,錢莊,商鋪,資產積累到五百萬兩左右,而在整個商業版圖中流動的資金在上千萬兩。

喬致庸的商業運行得如此順利也跟朝中有人有很大的關係,在左宗棠抬着棺材收復新疆之前就去找過喬致庸希望為大軍支援些銀兩,喬致庸提出條件就是在到了新疆後希望開設銀號,為專門承兌朝廷所撥的軍餉和銀兩,左宗棠同意後喬致庸籌集百萬兩白銀借於左宗棠平定西北。後面洋務運動李鴻章開始四處募集新式裝備的款項,同時也在組建北洋艦隊,拜訪胡致庸後通過大德通捐款數十萬兩白銀,結識兩位清朝權臣後,都給彼此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以後的交道中也開了特權。


而喬家的沒落也隨着清朝末期國有銀行的出現,朝廷設立了戶部銀行使,逐步的取代了民間的存款機構。辛亥革命爆發後,跟清庭官僚體系有着緊密聯繫的喬家商業也開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