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雅」之名

鳳姐、芙蓉姐姐、楊麗娟、兩隻蝴蝶、腦白金、那一夜、衝動的懲罰、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大褲衩、秋褲樓、方舟子、唐駿、小瀋陽環球時報司馬南、孔慶東、余秋雨……

上面的這些,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惡俗」代名詞。

如果您認為上述都不算惡俗,相反,甚至喜歡極了,那就別往下看了,求您了!

對了,根據《惡俗》中的定義,上述也不能全都算做「惡俗」,因為有不少只能算做糟糕。按照福塞爾的定義,惡俗就是將本來糟糕的東西裝扮成優雅、精緻、富於品位、有價值和符合時尚。

這本《惡俗》,是美國一本十二年前出版的書。雖說是十二年前,還是美國人的觀點,但是「惡俗」的魔力可是國際化的。

書中講述了當時美國的種種惡俗,作為現今的中國人,讀的時候還是很容易對號入座,在中槍倒地的時候,不得不意識到,「惡俗」就像空氣一樣充斥四周,現如今比起那時,或許更加污濁不堪。

我記得小時候見過一個阿姨,我忘了她是誰也忘了她的臉長什麼樣,但我清清楚楚地記得她的手,每根手指頭上都帶着一兩枚閃閃發光的「金戒指」,當她伸出手來摸一摸我的頭時,對我這種沒見過世面的小朋友來說,太震撼了!我想,這就是我有記憶以來遭遇過的第一次惡俗,我默默地明白了一個道理——金戒指大紅嘴滿頭髮膠的並不一定是真正漂亮的阿姨。

後來嘛,生活中糟糕和惡俗的事情越來越多,多得難以辨別,所以跟風追過不少「新鮮事物」,回頭看當年,真是「我曾愛過你,想起就心酸」。現在看看身邊年輕人的偶像,我就默默地不懷好意地揣測,是不是多少年後,她也會跟我一樣OUT呢。然後用「切~」來面對自己當年的沒頭沒腦。不過她肯定不會告訴我。不可否認,沒頭沒腦的那些年還是可能在一大堆糟糕和惡俗中遇到真正好的事物,而這些事物就是我們持續熱愛生活的強大動力。

「惡俗已經遠遠地走在了前面,任何力量都休想一下子讓它慢下來。唯一的辦法還是嘲笑惡俗。如果連這個也做不了的話,那你就只能哭了。」

那些唱着那一夜、愛情買賣、最炫民族風、跳着騎馬舞一路走來的人們……真是既「姓福」又「滿族」啊!!

什麼是惡俗?按照我個人的理解,惡俗事物的一大特點便是矯飾做作,或曰不真誠。

《惡俗》一書撕開了看似華麗的美國社會的外衣,將種種惡俗事物一一打回原形,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一面觀之己身的鏡子。

雖然本書的解剖對象遠在大洋彼岸,但其內容對於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甚至還能引起諸多共鳴。實際上,當下的中國社會正在跌入惡俗的深淵。城市、雕塑、廣告、電視、圖書、互聯網等等,無一不上演着具有中國特色的惡俗。

比如充滿銅臭味兒的房地產業。且看他們的廣告詞是如何運用的吧,「品質」、「尊貴」以及「優雅」榮登房地產廣告高頻詞彙Top3。透過這些詞彙,房子被吹噓成多麼的宜居,擁有一套房是如此具有心理優越感。房奴們也被這些帶有欺騙性的詞語蒙蔽了心,甘心情願地掏空腰包背負房貸,從此踏上幾十年的還貸不歸路。

電視行業是又一大惡俗基地,而近幾年泛濫的相親節目堪稱惡俗中的戰鬥機。節目開播之初,往往靠女嘉賓出位的言論博得眼球,完成收視的原始積累。尤其是拜金這個能精準刺激到國民神經的話題,總能引爆輿論的火藥桶。猶記得某節目中女嘉賓的名言警句,「寧可坐在寶馬車裡哭,不坐在單車上笑」成為眾矢之的。

相親節目的惡俗在於其表演性。導演像招演員一樣精心挑選能來到現場的女嘉賓,相親的最初目的被拋之腦後,取而代之的是各色矯情的表演,而幾乎每個人都被設定了角色。一個負責美麗如花,清純如女神般冷艷高貴,面對一次次深情告白即使心動微瀾也要表現得無動於衷;一個負責點評男嘉賓,帥的丑的壯的矬的,無論何種類型,你一定得言辭犀利語不驚人死不休;再有負責濃妝艷抹奇裝異服的,恨不能把高跟鞋別在頭上當裝飾,嗯,此一類負責惹人眼球雷倒眾生。如果再邀請幾個國際友人,那麼該節目就可稱得上高端洋氣國際范兒了,節目組便可自封為全宇宙最好看的相親節目了。遍地開花的相親節目為了收視,各出奇招,堪比一台精心編排的話劇。台上他們演得夠敬業,電視機前觀眾看得夠盡興,在節目與觀眾的集體合謀下,惡俗花枝招展地接上了地氣。

如果把當下的惡俗事物連起來,恐怕要繞地球三十圈還不止。芸芸眾生多渾渾然醉心其中,對惡俗事物失去了感知能力,甚至有的成為惡俗的幫凶。

幸運的是,《惡俗》一書的作者,保羅•福賽爾給我們開出了藥方。

要想對抗惡俗,就要嘲笑惡俗。而在我看來,首先我們要意識到無所不在的惡俗,對它產生警惕。

換句話說,抵制惡俗要從認識他的面目開始。而此書即是辨識惡俗的最佳說明書。

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