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的CEO,不是人


新世界裏的老路子。



1

虛擬人CEO



虛擬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火起來了。


提到這個詞,很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10年前。那時候,基於語音合成軟件製作的洛天依作為中文虛擬歌手正式出道,在其後數年一度火爆樂壇。


洛天依之外,這兩年的虛擬人,越來越多了——


2021年9月,清華大學首位AI虛擬學生「華智冰」首次正面出鏡唱歌。


2021年10月,抖音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出道,剛發佈3條視頻便漲粉近800萬。


2021年12月,萬科將總部最佳新人獎頒給了崔筱盼——一位虛擬人……


▲柳夜熙


虛擬歌手、虛擬學生、虛擬網紅、虛擬員工我們都見識過了,那虛擬老闆,你見過嗎?


一家上市公司的公告給出了答案。半個月前,網龍公司(00777.HK)通過其官網發佈公告稱,旗下子公司福建網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任命首位虛擬數字人高管唐鈺出任輪值CEO


是的,你沒有看錯,虛擬數字人也能擔任CEO了,國內第一位虛擬人CEO誕生了。



在絕大多數企業里,CEO是負責日常事務的最高行政官員,主要負責管理人員任免、執行董事會決議、主持公司日常業務活動等,是企業的核心決策者之一。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感到疑惑,一個虛擬人,能完成這些操作?


按照網龍的公告,唐鈺將幫助公司精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任務質量和執行效率。同時,網龍發佈的《唐鈺致網龍同學的公開信》里,提到了唐鈺的兩大職責——


對外,為元宇宙組織發聲,披露公司戰略和成果。

對內,繼續幫助公司推行「AI+管理」,提升組織效率。


很明顯,這位虛擬人CEO實際上並沒有涉及核心的決策和溝通環節,更多還是以一個「AI員工」的形式存在。


在時代周報的文章里,國家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智庫專家張德欣認為,任命一名虛擬數字人為輪值CEO並不值得驚奇,但其背後仍需要有真人支撐。一位AI從業者更是直言——


任命一名虛擬數字人擔任CEO,炒作嫌疑更大。


搞這麼一出,網龍到底想幹啥?



2

沖向元宇宙



網龍在公告中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元宇宙。


虛擬人唐鈺能不能當老闆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向外界傳遞網龍數字化轉型、布局元宇宙的信號。


這兩年,元宇宙的熱度不言而喻,谷歌微軟亞馬遜蘋果華為阿里騰訊等巨頭已經接連布局,Facebook更是直接改名Meta,宣示自己發力元宇宙的決心。


從這個角度來看,搶佔元宇宙的熱度前沿,是網龍任命唐鈺做CEO的直接原因,先蹭個熱度佔個坑再說。


公開資料顯示,唐鈺是網龍自主研發的仿真人型AI機械人,2017年9月6日開始就職,曾任網龍副總裁,深度參與公司AI+管理、元宇宙組織戰略規劃及項目。



有意思的是,除了唐鈺,網龍還有AI助理唐小晴、AI項目管理唐勝。它們組成的AI團隊可以負責一些行政事務,例如已經審批表單超過30萬人次,發出的事務提醒和預警近50萬人次等。


2022年初,網龍對外發佈網龍華漁教育元宇宙組織戰略,正式向外界傳達進軍教育元宇宙組織的決心。除此之外,根據官方發佈的信息,網龍目前已公開的元宇宙布局有——


在元宇宙空間舉辦年會、發佈元宇宙組織戰略(教育)、推動無需入司辦公模式、用元宇宙支持兩會線上訪談、布局海外元宇宙遊戲……


網龍對元宇宙如此上心的背後,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按照普華永道的預測,元宇宙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達到1.5萬億美元(約人民幣10.3萬億元)。


而虛擬人,正是廣義元宇宙的重要一環。根據億邦動力的數據,短短兩年時間,中國已經有28.8萬家「虛擬人」企業,資本更是瘋狂湧入這個領域——


兩年4500起融資,2500億人民幣投入。


面對這樣一個熱錢遍地的市場,網龍能不心動?況且,網龍的野心遠不止虛擬人。



3

核心遊戲涉嫌賭博,苦尋出路



如果只從財報來看,網龍離元宇宙似乎還很遙遠。


財報顯示,2021年網龍總收入70.35億元,遊戲和教育兩大業務板塊分別貢獻了收入的51.8%和45.9%。


到了2022上半年,教育業務的收益佔比攀升到了56.8%,遊戲業務的收益下降到41.9%。



別看教育和遊戲並駕齊驅,實際上,網龍真正衝進教育領域是在2015年,那一年它併購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教育硬件廠商普羅米休斯。


在那之前,網龍的主業只有遊戲。


1999年,劉德建拉上堂弟劉路遠,一起創辦了網龍公司。順便提一嘴,劉德建的母親楊振華曾是一名大學教授和研究員,1985年發明了國內第一個使用生物工程技術的保健品,後來下海經商,產品「楊振華851」一度熱銷。


多年來,網龍積累了《魔域》、《征服》、《英魂之刃》、《終焉誓約》等遊戲IP,雖然比不上騰訊、網易、三七互娛等企業,但也算是國內頭部遊戲廠商。


儘管網龍旗下有數個遊戲IP,但其中最核心的,無疑是《魔域》。在財報中,網龍曾提到《魔域》IP收入連續7年實現增長。有媒體曾總結過,這款2006年3月推出的遊戲,之所以能成為網龍的「長青樹」,離不開以下幾個原因——


免費、XP技能、聯合運營。



憑藉著《魔域》在商業上的成功,網龍早在2007年底就登陸了香港創業板,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遊戲公司。


《魔域》讓網龍賺得盆滿缽滿,但從某些玩家的視角來看,這個遊戲卻是一場噩夢。


在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上,有用戶投訴《魔域》涉嫌博彩賭博。稱自己前前後後輸了80萬左右——


到現在負債纍纍,車房都賣了,老婆也跑了。


▲圖源黑貓投訴


這不是個例。根據野馬財經此前的梳理,過去10多年來,玩家不斷舉報《魔域》涉賭,甚至有玩家「輸了」幾百萬。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更是報道了一個觸目驚人的案例,2020年6月,一位年僅26歲的玩家,在多次控訴無果後,甚至以「喝農藥」的極端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按照《魔域》的遊戲規則,裏面有兩種貨幣,一種是普通遊戲幣,可以在遊戲內免費獲得。另一種是魔石,主要靠充值人民幣獲得,也就是俗稱的「氪金」。


在這裏面,有一個叫「阿拉瑪之魂」的玩法,玩家充值獲得「魔石」後才能購買虛擬道具阿拉瑪器靈。通過「融合器靈」,玩家有一定概率獲得更高等級的器靈(可以換錢);一旦融合失敗,玩家損失購入器靈的現金投入,只能收穫一些「經驗值」。


▲圖源網絡


但根據玩家們的反饋,這個號稱「穩賺不賠」的機制存在很大問題——


就像現實中去抽獎一樣,如果抽獎箱是空的,那我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抽到什麼獎。


正因此,玩家紛紛舉報《魔域》遊戲涉嫌賭博、欺詐。


面對玩家數年的舉報,網龍依然不覺得是涉嫌賭博,玩家投訴無門,有些無奈做出極端舉動。


客觀來說,部分玩家「好賭」,輸了的確只能認栽。但對於一款影響廣泛的遊戲來說,如果遊戲機制可能誘發「賭博」,是否也有責任調整機制、凈化遊戲環境呢?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恐怕比轉型教育、進軍元宇宙更重要。無論是玩家還是網龍都應該明白,這世上有一樣東西,一旦習慣了就很難戒掉,它會把人帶向真正的深淵。


它的名字,叫做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