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 印學者:終於輪到印度領導G20,我們要做全球首席外交官

本文共2603

閱讀預計8分鐘


作者 | 拉吉夫·巴蒂亞(Rajiv Bhatia)

編譯 | 王若桐

審核 | 陳安瀾

編輯 | 陳珏可 穆禕璠




導言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印度將首次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本文來自《印度教徒報》,作者認為,G20成員國在全球皆具有巨大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因此印度需重視G20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其使命不僅是拯救G20本身,更是拯救該集團在各個領域開展多邊合作的未來。本文分析,在促進印度實現國家利益、促進印度在G20中發揮更大作用、保持G20作為全球治理有效工具的首要地位這三重動機的指引下,印度成為G20輪值主席國後,可在宣傳印度發展成就,推進與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南非的合作,關切全球發展中國家利益,解決全球問題等方面發力。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7月,印媒曾發佈消息稱,莫迪政府決定將2023年G20峰會的部分活動安排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拉達克地區舉行,與此同時,莫迪政府還讓印東北部各邦建議G20會議相關會址。上述舉動若真施行,恐有在爭議領土主動挑起地區矛盾,並迫使G20各成員國承認其合法性之嫌。南亞研究小組特此編譯本文,供各位讀者批判參考。



一、印度需要準備好成為全球首席外交官


時間不等人,約三個月後,印度將首次擔任為期一年(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的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並最終於2023年在印度舉行G20峰會。接下來的幾個月,印度將主辦200餘次會議,二十國集團(包括19個主要經濟體和歐盟)的數百名部長、官員、外交官、商人、非政府組織、工作組將會參會。


印度曾主辦多場大型國際會議,如1983年的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和2015年的第三屆印非論壇峰會。然而,這些會議不能與G20相提並論:G20是全球經濟問題的非正式指導機構;要求成員就當今世界面臨的關鍵挑戰制定決策;在峰會召開之前,會舉行大量的預備商討會以促成最終結果。


二、G20的重要性及複雜性


至關重要的是,印度既不能過分強調也不能低估G20的重要性。G20成員國的GDP總量佔全球近90%,貿易總量佔全球80%,人口佔全球67%。G20是一個諮詢組織,而不是一個以條約為基礎的論壇,因此,峰會所作決議僅提供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G20成員國具有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由於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多邊機構在G20中的代表力,G20得以成為一個無與倫比的組織。


G20在應對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元危機等金融和經濟挑戰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8年,G20由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提升為領導人峰會。這是一個由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主要大國組成的八國集團(直到2014年暫停俄羅斯G8成員國地位)主導的時代,但其需要與新興經濟體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案。


然而,G20在其成立後的第二個十年面臨一場生存危機:主要大國的關係四分五裂。當時的輪值主席國印度尼西亞發現,主席國的任務因此變得更加複雜。


在2022年11月巴厘島G20峰會召開之前,新冠疫情的災難性影響、烏克蘭危機、中印邊境緊張局勢、歐盟和美國與俄羅斯敵對狀態以及中美關係惡化已經顯現,屆時,所有領導人可能不會坐在同一個房間。巴厘島G20峰會的結果將影響2023年德里G20峰會。因此,印度官員正在仔細規劃戰略,因為印度作為下一個輪值主席國被寄予厚望。印度清楚地知道,地緣政治的潮流正在重新定義當今地緣經濟的輪廓,其使命不僅是拯救G20,更是拯救在G20多元議程的各個領域開展多邊合作的未來。


「作為G20主席,印度將有義務以更寬廣的視角看待G20議程。」圖源:美聯社


三、印度的選擇


在促進印度國家利益、在G20中有所作為、保持G20作為全球治理有效工具的首要地位這三重動機的指引下,印度出現了四種不同的看法。


第一,印度成為G20輪值主席國有利於宣傳其最近取得的成就,例如:通過疫苗援助和外交在國內外有效抗擊新冠疫情;數字革命發展;穩步轉向可再生能源,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以及推動製造業自力更生和重塑全球價值鏈。這也是一個展示印度的創業創新新趨勢、獨角獸企業崛起以及性別進步的機會。擔任一年的輪值主席國並不能讓印度改變世界,但印度可以藉此機會展示國內治理的成功,向南亞其他國家,乃至世界推廣成功經驗。G20還可以幫助印度升級基礎設施以吸引投資、發展旅遊業——幾次重要的G20會議將在印度首都以外其他地區舉行。


第二,四個正在崛起的全球經濟參與者——印度尼西亞、印度、巴西和南非,將於2021年12月到2025年11月分別擔任G20輪值主席國。這一驚人的巧合有利於四個國家促進相互協同和團結,推進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並維護其對全球南方(Global South)的聯合領導。


第三,另一個特殊的巧合是,IBSA即印度、巴西和南非,將在2023年、2024年和2025年連續擔任G20輪值主席國。G20不受制約金磚國家(IBSA必須與俄羅斯和中國合作)的地緣政治壓力影響,能制定一個有凝聚力的計劃,以投射全球南方的優先關注。IBSA迫切需要召開一次高層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或在巴厘島G20峰會期間舉行。


第四,印度需要做好成為全球首席外交官的準備。作為G20輪值主席國,印度有義務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G20議程,以綜合論壇所有成員的不同利益: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G7發達國家,金磚國家五個成員國,以及阿根廷墨西哥等其他G20成員。更重要的是,作為輪值主席國和東道國,印度應考慮G20以外國家的觀點。印度將倡導提高包容性,以務實和以人為本的方式解決全球問題。此外,印度可以通過幫助非洲聯盟(AU)從常駐觀察員提升為G20正式成員,結束非洲的邊緣化,獲得與歐盟相當的地位,這也是一個重要目標。


四、結語


這四種選擇並不相互排斥,應該綜合上述四種選擇為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提供一個整體、全面的方法。印度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關注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促進全球南方的切身利益,並展示外交智慧與西方、俄羅斯和中國等競爭對手溝通,調解矛盾。如今,由於成為G20輪值主席國,印度能實行一系列獨特的計劃。印度必須挺身而出。


作者簡介:拉吉夫·巴蒂亞(Rajiv Bhatia),印度知名智庫梵門閣(Gateway House)高級研究員,印度全球關係委員會外交政策研究項目傑出研究員,前印度駐南非高級專員和駐緬甸、墨西哥大使,主要研究領域為四國集團與印太相關事務。



本文編譯自《印度教徒報》2022年8月25日文章,原標題為Heading the G20 and New Delhi』s choices,原文網址為https://www.thehindu.com/opinion/lead/heading-the-g20-and-new-delhis-choices/article65806589.ece


本期編輯:陳珏可 穆禕璠




* 「南亞研究通訊」從外交、內政、政策、社會、經濟等專業研究視角,緊扣時政熱點,深度聚焦南亞相關問題。歡迎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若想獲得更多資訊,或可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南亞研究通訊」,有更多南亞研究領域一線且專業分析。聯繫我們(或投稿),歡迎致信:nyyj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