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驟然而至的一場疫情打破了新疆伊犁往日的平靜,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防控阻擊戰再次打響。接到兵團衛健委馳援第四師的通知後,石大一附院黨委積極響應,主動作為,先後派遣感染性疾病科、院內感染控制辦公室、醫學實驗室、重症醫學科、呼吸科等相關專業的專家馳援第四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凌晨5點左維澤在方艙隔離點督導檢查
7月29日,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左維澤教授、醫學實驗室主管技師周迪、車隊隊員楊偉3人趕往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十二團支援當地。作為一名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領域耕耘33年的專家,左維澤教授深知疫情面前,時間就是生命。到達六十二團後,她顧不上休息,立即對第四師的方艙醫院、方艙隔離點、酒店集中隔離點、多家醫院發熱門診、預檢分診進行檢查指導,並深入陽性病例隔離點檢查流調工作,研判方艙醫院隔離人員情況。除此之外,她還在線上參加了第八師石河子市病例研判工作。
由於第四師隔離點分佈在伊犁州各個地方,檢查點多,範圍廣,距離遠,左維澤每日工作時間常常在12個小時以上,有時半夜起來去隔離點檢查,最長的一次30多個小時沒休息。其間,她曾多次身體不適,但她服藥後仍堅守在抗疫一線,沒有一絲鬆懈。
周迪在各實驗室督導並進行陽性樣本複測
對核酸樣本進行精準檢測是阻擊疫情的重要一環。7月29日,周迪隨隊緊急出發,這也是他第三次奔赴第四師,馳援當地抗疫工作。哪個團有疫情,他就奔赴哪個團,負責對該團的陽性樣本進行複測與甄別,同時對第四師9個PCR實驗室進行生物安全、實驗室質量控制、實驗室同質化操作理論和實操培訓,並配合第四師完成國家工作組督導檢查工作。
其間,周迪平均每天睡眠不超過4小時,短短几天時間裏,他忙碌的身影遍布第四師六十一團、六十二團、六十四團、六十七團、七十三團及可克達拉人民醫院、可克達拉市疾控中心等地。在周迪與當地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核酸樣本實現了精準檢測,為當地疫情研判提供了可靠依據。
8月2日,為進一步加強當地抗疫力量,一附院黨委再次選派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護師閆娟麗、院內感染控制辦公室副主任護師張焱、呼吸一科主治醫師徐麗娜和重症醫學一科主治醫師於明基奔赴第四師,支援當地抗疫工作。
閆娟麗對可克達拉市人民醫院即將輪入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的工作人員進行穿脫防護用品考核
閆娟麗在可克達拉市人民醫院手術室,現場查看中高風險區域手術患者接診和轉運工作流程,指導醫務人員脫卸防護用品和環境消殺關鍵環節,規避院感風險
閆娟麗被安排在可克達拉市人民醫院工作,每天對院區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急診科、門診部和住院部等重點區域進行現場查看督導。對各區域存在的風險點提前預警,梳理工作流程,不斷優化改進,力爭將院感風險降至最低。同時,協同兵團衛健委專家一行現場查看了隔離點,為隔離點啟動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張焱、徐麗娜被安排在六十四團醫院,醫院防疫工作任務重,院感風險高,工作生活條件有限,她們克服種種困難,每天對院區預檢分診、發熱門診、PCR實驗室等高風險區域進行現場督導。8月10日,張焱又被抽調加入兵團防疫督導組,與左維澤教授一起對全師的集中隔離點進行督導、培訓。
徐麗娜醫生在六十四團醫院進行查房病例討論
徐麗娜是一名一歲多孩子的母親,接到醫院馳援四師的通知後,她主動請纓,從7月29日離家至今已經一個月了,她說:「不想家、不想孩子是不可能的,但這場戰役還沒結束,願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為四師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
重症醫學一科醫師於明基每天主要的工作是進艙查房,負責對重點關注人群,如發熱、高齡、基礎疾病較多的患者進行救治。
車隊隊員楊偉不分晝夜連續工作
兵團第四師各團場分佈較分散,路途遙遠,車隊隊員楊偉隨專家組成員每天天不亮就要驅車趕往各團場,錯過飯點,披星戴月返程是每一天的工作常態,但沒有一位隊員叫苦喊累。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哪裡有疫情,哪裡就有一附院醫務工作者的白衣執甲,他們用生命守護生命,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誓言,他們定將不負黨和人民重託,勝利凱旋!
石河子大學
來源:石河子大學醫學院一附院
編輯:王佳琪
校對:吳雨宣
編審:趙 捷 劉 芊 宿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