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司馬南遭遇了極大的困境,這是我好幾年前就早早預料到的。
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遲早要引爆。
幾年前,我就與司馬南深入聊過,對方對我說,他不太願意公開談論房子的事情,是因為「總有一批人,像跗骨之蛆,要拿來做文章」。
我看得出,當時的司馬南心理已經有了陰影,他在遭遇了很長時間的猛烈攻擊、誹謗後,他有了一些懼怕。「總有一些人要害我,千方百計的做文章。」
司馬南
我則有些不同意見。我的意思是,今天你為了不讓那些攻擊你的人找麻煩,就故意隱藏某些事情,但遲早要暴露。而一旦暴露,就是殺傷性的後果。
司馬南可能接受了意見。於是,他在2018年就藉著一次視頻採訪,把他家人2010年在美國購房的事情坦然說了出來。君子坦蕩蕩,他做的不錯。
司馬南並沒有隱藏這個事情。
但我也看得出,雖然司馬南並沒有隱藏,但從內心來說,他其實是不願意多談論的。這並不是因為怕丟失人氣,而是被某些人的攻擊性行為傷害的太深,內心有了陰影,懼怕再次被他們拿來做文章。所以司馬南不願意多談。
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司馬南,我會怎麼做?
換言之,如果是我,我會如何未雨綢繆,避開今天的輿論風暴?
恕我直言,司馬南確實出現了兩大嚴重的失誤。而且他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雖然他最近發表了一系列聲名,但在我來看,完全不夠說服力。
對於支持司馬南的人來說,說服力夠了。
對於中立的人來說,說服力不夠。
可以說,他完全沒有說到點子上,即少說了兩個重點。而因為他的辯論缺乏了兩個重點,所以依然可能在未來某一天,再來一次類似今天的輿論風暴。
司馬南缺乏了哪兩個重點呢?
第一,缺乏對改革開放的重點支持表態。
司馬南之前做過一些節目,在裏面也說過支持改革開放的話。但是這些話都是一帶而過,並沒有深入展開。而司馬南一貫是以「左」的形象出現,而在這個「圈子」裏面,其實絕大多數人搞不清楚其實「左」裏面也分派別。像艾躍進那樣的,屬於「極端」。而像司馬南這樣的,不否認改革開放,是「理性派」。
但是司馬南並沒有主動把自己與那些極端分子區分開來,這造成了不熟悉他的人的一種印象,即司馬南也屬於極端的派別。而極端的派別,屬於「閉關鎖國」派。
其實在那個「圈子」裏面,「理性派」是不拒絕與西方國家交流學習的,甚至是鼓勵。他們當然會批判美國白宮的錯誤政策,但是不會盲目的把所有西方世界的東西一概否認。所以,「理性派」之所以批判美國,是為了反擊來自西方的欺凌,同時為了提升自己國家的自信心,並不是向民眾灌輸「只要是西方的,通通是邪惡的」理念。所以,他們一樣會在西方國家投資買房。這在他們來看,是合情合理、天經地義的。
司馬南當然是「理性派」。他多次在朋友聚會中說,他其實很感激鄧公改革開放給人民帶來的福祉。他認為,我們的理念和改革開放不應該是對立關係。
但是他並沒有在節目中做深入闡述。這造成了不明真相的人產生一種誤解,即認為司馬南「僅認可前30年」。
而支持改革開放,才是當今人類社會的主要潮流。一些批判司馬南的人,基本上都是認可改革開放的。他們誤以為司馬南不支持改革開放,當然會千方百計給司馬南找茬。
而如果司馬南在節目中多宣傳一下改革開放的益處,那麼他在美國買房,自然就顯得順理成章。改革開放就是交流,不是閉關鎖國,不是一味地對抗。改革開放不反對在必要時對抗西方,但對抗中有交流,留有餘地,是「選擇性地批判」,是「去除糟粕,汲取精華」。
而司馬南如果這樣做,就會讓他在美國買房不再成為任何問題。我在美國買房,不代表我是「兩面派」,因為我僅是批判西方國家文化基因中的有毒部分,是為了反擊西方政府壓迫中國的國策,而不是對西方的「全盤否定」。既然不是「全盤否定」,為什麼就不能買房呢?
第二,在批判美國時,缺乏對「應該批判哪些,不應該否認哪些」做清晰的梳理。
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確實在走下坡路。美國人打心眼裡就懼怕中國人發達,所以要處處找中國的麻煩。這自然激發我們的憤慨。我也挺厭惡美國政府的做法。在我來看,中國人挺老實的,老實巴交,從來不企圖去奪占別人的東西,就是想發點小財。一句話,中國人骨子裡就不想稱霸,或者至少不想成為美國那樣的自私自利、頤指氣使的國際霸主。中國人從來要的就是共贏,是「和氣生財」,而不是「你死我活,有我就沒有你」。但是偏偏美國人妄想我們要對他們不利。這是美國人總是找中國麻煩的出發點。
對此,我們當然應該反擊。你不是挺蠻橫嘛,不是把軍艦開過來插手兩岸關係嘛,對不起,我們也有軍艦。我們是老實人,但是把我們惹急了,我們敢和你玩命!不要欺負老實人!
我們批判美國,就應該據理力爭,有什麼理,就說什麼話。不卑不亢。我們批判美國,具體就是批判美國白宮對中國不公正的政策,不是「全盤否定」。比如,美國裏面也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也有很好的企業管理制度,也有一些良好的城市管理方法,這些都不應該被否認。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涉及主權上堅持大是大非、據理力爭,乃至敢於在發生最嚴重衝突時「上刺刀,而不是「只要是美國的,一律都是垃圾」。
司馬南做了很多節目,說了美國這個國家很多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是他缺乏梳理,對「哪些是我們要反對,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反對的」,並沒有做深入的闡述。
比如,我們可以為了國家利益去批判對方錯誤的做法,但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不應該反對。2010年,中美兩國關係尚可,為什麼就不能在美國投資買房呢?何況,司馬南買房的錢都是乾乾淨淨的。
而正因為司馬南並沒有在節目中把道理說清楚,長期以往,就給人一種錯覺——司馬南這個人是「全盤否定」美國,他把美國的所有一切都看成是垃圾。
而如果按照這一種思路推理,他就不應該去美國交流,就不應該允許家人去留學、買房。
據我所知,實際上司馬南並不是對美國「全盤否認」的人。他曾經在微信中告訴我,他十年前就去過美國,主要是受邀參加學術會議,順帶幫內地企業家朋友在美國選擇建廠的廠址。這說明,至少司馬南認可美國的投資環境還不錯,否則不會去幫忙考察廠址。
司馬南還說,美國的科學技術和科研激勵制度也值得我們學習。
這都說明司馬南不是那種極端的人。
但是司馬南在節目中並沒有把道理說透,所以給人一種「這個人反美,說美國什麼都不好」的印象。既然什麼都不好,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憑什麼去美國買房?
如果一開始就把道理說透,那麼買房就不是問題了——我反對的是霸權主義,反對的是白宮針對中國的錯誤國策,而不是反對正常的交流。
以上,是司馬南的兩大嚴重失誤。
司馬南在辯護中,總是強調「房價」,其實根本是畫蛇添足。想抹黑你、想把你一棍子打死的人,你的任何理由,他們都不會接受。而如果司馬南一開始就把問題說清楚,即——我不反對改革開放,不反對交流,美國有錯,我只否認其有錯的部分,而不是全盤否定——那他的家人在美國買房,就根本不會成為問題,至少不會成為攻擊他的把柄。
司馬南不是聖人。不是聖人,就會被人抓到把柄。不是聖人的戰士,他依然是戰士。我們還是應該給戰士禮遇。
作者:懷疑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