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上岸和30歲上岸的區別,兩者差距不小,別等到時候後悔

現在考公,考編製的同學很多,大家也都有自己想要的規劃。有同學想着公務員的薪資不是很高,自己先掙幾年錢,安穩了之後,30歲左右的時候,再去考公務員。

這個時候,自己的人情世故,和社會見識也強了很多。在體制內可能會更加的遊刃有餘,晉陞的速度也會更快一些。

這樣下來,錢也有了,安穩也有了,豈不是美滋滋。那到底是不是真的這樣呢?畢業就考公,和30左右再考公,有什麼區別呢?

20歲上岸和30歲上岸的區別,兩者差距不小,請謹慎選擇

30歲上岸的優勢和缺點:

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少了很多初出茅廬的小毛病,有可以更好協調同事關係的能力。這些都是30歲能成功上岸,所能得到的優勢。

但缺點同樣也很明顯,30歲的年紀,離開學校多年,是不是還能沉下心去學習那些海量的試題?所以是不是能成功上岸的概率,要小了一些。

再有就是因為年紀的關係,可能會不受重視。這一點就是很神奇,體制內的崗位其實更喜歡白紙一樣的畢業生,比較好塑造。

年紀大了,自己的想法比較多,可能反而不適應工作環境。最後一點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年齡稍微比較大,很可能晉陞之路不是很順暢。

因為年紀比較大,而公務員體系里也有很多明確的晉陞制度,很完善。裏面很多條條框框,都對年輕人相對有利,領導也更喜歡栽培年輕人。

20歲上岸的優勢和缺點:

20歲上岸的優勢就很明顯,剛畢業的學生學習能力是最強的時候。可以很好地去競爭,完成筆試的內容。

之後因為年輕,基本沒有什麼社會閱歷,還好塑造。把這樣的學生培養出來,基本上的行為處事方式,都和自己的領導很像,會很合拍。

剛畢業的學生,也比較容易吸收批評,可塑性很強。未來的晉陞之路比較好走,這些就是年輕學生報考體制內的好處。

那有利有弊,同樣也有一些缺點。像年輕的學生沒有經過社會的錘鍊,或者說沒有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還很好奇。

經常會被心靈雞湯忽悠離職,像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之類的。而真的能走出去看看的,並不多。就連這最開始說這句話的那名老師,也是出去就停下來,現在做起了生意。

所以心氣浮躁,也是年輕學生的一個弊端。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理蠢蠢欲動,是通病。不少學生就是這樣衝動離職,之後後悔也晚了。

這樣看來,雙方都是有利有弊,那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其實如果是筆者建議的話,還是趁着年輕的時候報考,是最好的。

年輕畢業生報考體制內的機會更大,未來發展更好

為什麼說要趁着年輕報考,這邊也不是說30歲就老了,而是脫離里應屆畢業生的身份之後,考公或者考編的可選擇性,就大打折扣了。

有人在畢業幾年之後,為了重新擁有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去參加考公。還會去選擇一個相對來說好上岸的大學,現報考研究生。

這樣就可以得到研究生畢業的應屆生身份,同時還能提高學歷,提高自己的職場上限。所以我們剛畢業的同學們,為什麼不把握好自己這麼好的機會呢?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畢業幾年之後,考上研究生的。就算是好上岸的學校,你也要過了國家的分數線不是?

所以趁着年輕趕緊考試,機會會多很多。再有需要考慮的就是時間的問題,有些學生不能一次性上岸,可能會考好幾年。

那這幾年的時間裏,如果你20歲,那可以再考幾年。如果年齡到了30+,過了35歲就沒有機會報考了,會很遺憾。

而且說句實在話,等到30+的年紀,再去報考一個崗位。在基層工作的時候,薪資待遇是整個系統里最低的時候,什麼時候能升上去,還是未知數。

沒有成家的人,拿什麼成家?成了家的,拿什麼養家?如果家裡富裕的話還好,如果是普通家庭,是很難的。

這也是很多相對壓力大一些家庭的男生,不願意去考公的原因。沒有辦法實現收支平衡,現實壓力還是很大的。

所以想要報考公務員的同學們,趁着剛畢業的時候壓力不大,還有更多的發展空間。早些報考,早日上岸,是很有好處的。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