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美,用實踐和行動去丈量美:隴上行—精緻蘭州 · 府城 隍廟

城隍廟中自然有城隍神,而「城隍神」,顧名思義,就是保護一方百姓風調雨順的神明。

古代的人們信奉神明,崇信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修為高深的神明存在。

做了好事神明會知道,會給予福報。如果做了惡事,神明也一定知道,冥冥中自有懲罰。於是自發的給城隍神供奉香火。

來自網絡圖庫

說起供奉城隍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或者周朝時期,具體說法不一。

因為北宋與大周朝本就是新舊交替的兩個朝代,誰也說不清楚。

不過真正盛行起來是在漢代

漢高祖劉邦麾下有一員大將,名為紀信,此人忠肝義膽,在一次守護滎陽的戰役中,紀信為了掩護劉邦撤走而被俘,最後身死。

漢高祖登基後為了感念紀信,就敕封紀信為忠烈侯,為他在各地建廟塑像,享百姓香火。

來自網絡圖庫

於是後人把城隍廟也叫紀信廟,稱紀信為城隍爺。

幾乎全國各地的城市都建有城隍廟,蘭州也不例外。今天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蘭州的府城隍廟。

蘭州的府城隍廟位於城關區張掖路,原始建築建於宋代,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

有殿3楹,城隍廟主體建築在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場大火中燒毀,後又重新在原址修建,歷代經過多次修護後現存於今。

來自網絡圖庫

蘭州城隍廟坐北朝南,最南邊是「忠烈侯」牌坊,牌坊的東西面建有可供納涼消暑的八角亭,兩側修建了供道士居住的院落。

牌坊北面,為兩層七楹的環廊戲樓,兩邊的大門上懸掛着周朝時期寫的匾額。橫額為「你來了么?」豎聯曰:「好大膽!敢來見我;快回頭!莫去害人。」神明以一種居高臨下,當頭棒喝的口吻來教訓信眾。

二門為供奉靈位的大殿,即享殿。院落里有上了年份的古槐高高聳立着,兩邊還修建了栽培花草的園子。享殿的東西兩側為山神廟、土地廟、鐘鼓樓和看樓。

享殿的北邊修建的是正殿,即為府城隍廟的中心建築,裏面供奉着城隍像。

正殿的北邊為城隍夫婦的寢宮。殿中塑有城隍夫婦的坐像。

正殿兩邊修有涼亭兩座,又名四角明亭,亭子四周開闊,雕工精湛。正殿兩側另有廡廊陪殿,陪殿中供奉着周朝時蘭州六個屬地範圍內的城隍木主(明代祭祀時起,城隍以木為主,不塑土偶),此時起,紀信廟改為府城隍廟。

城隍廟中的迴廊里還繪有壁畫,有紀信以己之身救漢高祖劉邦的故事,也有世人做了惡事之後下阿鼻地獄的慘狀畫面,不過現今這些壁畫已不存在。

民國時期,當地利用城隍廟的一些建築創辦了國貨紀念館,展示物品種繁多,有本地種植的中草藥,還有一些農產品、紡織品和手工藝品,無一不彰顯甘肅特色。

來自網絡圖庫

隨着社會的發展,蘭州府城隍廟也在轉變職能,去迎接新的明天。

1956年,根據蘭州當地群眾需求,將城隍廟改為工人俱樂部。

而今天的蘭州城隍廟又有了一個新名字,蘭州潘家園,是個蘭州人民茶餘飯後懷舊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