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維板報丨基坑回彈監測的測點布設及觀測方法

點擊上方【大水牛測繪】關注我們


基坑回彈監測

➊概述

基坑回彈觀測,是測定大型基礎開挖後由於卸除基坑土自重荷載所引起的基坑內外影響範圍內相對於開挖前的土層回彈量,為改進基礎設計和保護鄰近建築物安全提供資料。

坑底回彈監測現場實施比較困難,但能反映出基坑開挖到底後坑底的變形程度,其隆起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基坑周邊地表的沉降情況,尤其基坑場地為軟土時,過大的基坑隆起會導致整個基坑失穩破壞。因此坑底隆起(回彈)監測對軟土地區則十分必要,但由於監測環境及方法的限制,因而坑底隆起(回彈)監測規定為可測項目,有特殊要求時應進行監測。

回彈觀測通常可採用回彈監測標和分層沉降標兩種,當分層沉降環埋設於基坑開挖面以下時所監測到的土層隆起也就是土層回彈量。

➋布設位置

回彈監測點的布置要與設計、施工或岩土工程人員共同確定,應以最少的點數測出所需的基坑縱橫斷面回彈量為原則。一般沿基坑縱橫軸線或在其他重要位置上布點,同時在基坑以外一定距離內(基坑深度的1.5~2倍)布設監測點。並在相對穩定和施工過程中不易被破壞的地帶,選埋控制點和尋找標誌用的參考點。

➌測點埋設

回彈標誌的埋設,應根據地基土質、開挖深度及施工條件確定,一般採用小口徑鑽機成孔或人工挖孔埋設。標誌要埋入基底面下20~30cm,並加保護管。

➍觀測方法

根據回彈監測點的分佈情況,合理組織觀測線路,一般應布設成起訖於鄰近工作基點的閉合式或附合線路,並具有校核條件的圖形。

回彈觀測的測站高差中誤差以最大容許回彈量進行估算。最遠回彈監測點相對於鄰近工作基點的高差中誤差不應大於μ√Q(Q為相應的權倒數),但最大不應超過士1.0mm。

基坑開挖後的回彈觀測,一般採用幾何水準配合輔助桿法或鉛垂鋼尺法,測定回彈標基底面下各標誌的高程。如下圖5所示:

a.輔助桿法:

輔助桿一般採用空心兩頭封口的金屬管製成,頂部應加工成半球狀,並在其側面安置圓盒水準器,以保證輔助桿的垂直。桿長視基坑深度而定,以放入孔內露出地面20~40cm為宜。回彈標誌的標頭也應加工成半球狀,以便豎立標尺進行觀測。測前和測後必須對輔助桿的長度及膨脹係數進行測定,桿長測定中誤差應小於回彈觀測中誤差的1/2。

b.鋼尺法:

在地面用三腳架、滑輪和重鎚將鋼尺拉緊後,用水準儀直接在鋼尺上讀數。鋼尺頭與回彈標誌頂部的接口用掛鈎時,應將標誌頂部加工成彎鉤狀。當用重鎚時,宜在重鎚底部中央設置一塊磁鐵直接與標誌頂部接觸,當坑深地質條件複雜,用掛鈎和磁鐵接觸無法準確測定時,用特製的電磁探頭,懸掛在鋼尺上與標頂接觸,測前與測後應對使用的鋼尺進行檢定,檢定中誤差應小於回彈觀測誤差。

基坑回彈監測點位布置圖及回彈縱、橫斷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