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的「7+3」


昨天有讀者朋友給我留言,說我要是聊點想聊的,文章就會消失,我就會心很累,然後號召讀者朋友們給我穿毛衣,讓我在炎炎夏日感受溫暖。



40°C的天氣,要我穿毛衣,說你魔鬼現世,魔鬼都委屈。


我看,也別光穿毛衣了,這種天氣,咱們還是坐在火炕上穿着毛衣吃火鍋吧,反正都是ICU里7日游,這樣搞,起碼暈倒前吃好了。


今天心情好,開開玩笑。泡上一壺茶,和讀者朋友們聊聊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罷。


方案第一部分,極其簡單的介紹了一下病原體的特徵和感染後身體內部發生的病理學變化,然後介紹了臨床的表現和醫療的辦法,這一點和以前的8個版本大同小異。


畢竟新冠病毒再怎麼變異,還是新冠病毒,不會變異成腳氣,所以第一部分的看點,是沒有的。


下面,就是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個不一樣的部分,是新冠肺炎的防治。


1,明確了目前在我國傳播的毒株主要是奧密克戎,奧密克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的毒株有一定區別,最關鍵的是潛伏期,只有2-4天。這是一切改變的基礎和原因。


2,在奧密克戎潛伏期的基礎上,因症施治,如果是無癥狀人員,方艙7天隔離後,連續兩天核酸ct值大於35,或者為陰性,就可以回家。弱小於35,則繼續隔離到35放回。


3,在奧密克戎潛伏期短的基礎上,回家後的隔離人員居家7天即可。


4,劃定密接的範圍,根據奧密克戎的潛伏期特點,詳細定義了密接的標準,改變了密集的管理時間,改為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並且要做6次核酸,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可以改為5+5.


5,次密接不再集中隔離,居家隔離7天即可。


第二個不一樣的部分,是社會封控的措施的改變。



具體措施,可以直接參照上表。


大致的變化,是高風險地區7天無新增降級中風險,3天無新增降級低風險。中風險地區7天無新增降級低風險。


如果病例的密接人員全部管控了起來,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傳播風險較小,可以不劃定風險。


第三個變化的部分,是明確了跨區域出行的防疫措施。


有7天內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7天集中隔離,5次核酸。有7天內中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7天集中隔離,3次核酸。


低風險人員,不應該被隔離。


第四個變化的部分,是不同行業的防疫措施,可以直接參照下表。



總體來說,變化只有上述四個大的部分。所有的變化,都是依據奧密克戎本身的傳播特點坐的更改。


要是下一個變種的潛伏期延長或者縮短,還會做對應的更改,隨着冬季的到來,措施也會做對應的調整。如果有人因此解讀成這是要逐步放開,純屬自己腦補。


標準出台了,執行的辦法也有了,這個標準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立華我個人有兩條建議。


第一,我個人建議建立完善的疾控人員培訓系統。


現在各地的疾控人員素質良莠不齊,實戰經驗參差有別,真有疫情來了,有的地方要防疫失敗,有的地方會過度防疫,造成統一的標準沒有統一的執行,得不到統一的結果。


因此,我個人建議出台一部或者多部線上教學音像視頻材料,把防疫優秀地區的經驗做成典型案例,進行推廣傳播,把防疫失敗地區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把過度防疫的典型加以宣傳。疾控人員的素質有一個較好的提升,對於過度防疫和失敗防疫心中有數。


好使執行得到統一,以避免出現疫情的擴散和防疫的一刀切。


第二,將境外感染者管理地點和居民區做區隔。


境外病例進來的時候,容易發生一個外溢的社區傳播,我個人建議將境外人員入境隔離點和傳染病醫院設置在離居民區較遠的地方,防止出現管理周期中的外溢。引起不必要的疫情和經濟損失。